阮建英



摘 要:如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三環節自主學習”的新教學模式下解決知識體系構建欠缺的問題,從整體與細節,利用概念圖等方法探討了這種模式下知識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自主學習;知識體系;概念圖
新課程理念中提到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新課程中如何以這理念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成了各個實驗新課程的地區最頭疼的問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學生過于被動,不利于他們的主體性發揮,因此孕育而生了許多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新教學模式,提倡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校最近倡導的“三環節自主學習”,也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所謂的“三環節自主學習”,先是教師課前準備好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然后課堂上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生自我檢測(教師課前在導學案中大致設計了5道左右的選擇題供學生練習,目的是檢測學生預習情況);第二環節:教師精講師生互動,在這個環節,根據上一個環節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選出學生做錯的有關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也是通過幾道加深難度的題目來鞏固本節知識),每個環節15分鐘左右。很明顯可以看出,“三環節自主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也明顯感覺這樣的課堂對于知識體系的系統構建幾乎沒有。所謂的“知識體系”是指:屬于知識范疇的有關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進而構成的一個外延與內涵統一的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好基礎知識,便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還加強了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并培養他們上下貫通的能力,獲取這樣的學習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傳統的講授課,教師先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再通過系統條理的一步步講授、板書,師生共同歸納小結,最終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三環節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只有在第二個環節15分鐘左右的間進行答題解惑和講解重點,幾乎不可能有時間像傳統授課那樣一步步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那在這樣的模式下如何系統的構建知識體系呢?
一、整體構建
利用新上一本書,或是新上一章時進行構建。例如,當上完必修一到必修二時,教師可先花點時間介紹一下必修二是一條以基因為線索來編寫的,第一章介紹人類是怎樣認識到基因的存在的——遺傳因子(基因)的發現,第二章尋找基因在哪里——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三章介紹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質,第四章介紹基因是如何行駛功能—基因的表達,第五章介紹基因在傳遞過程出差錯——即變異,第六章介紹人類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第七章介紹生物進化過程中基因頻率是如何變化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并配上以下概念圖來呈現:
二、細節構建
若說整冊和整章知識體系的構建屬于整體構建的話,我們還要利用每節進行細節構建,至于每節課的細節構建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模式。
1.利用課前設計的導學案來構建每節知識網絡
在“三環節自主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設計至關重要,可以說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壞幾乎取決于導學案。習題的選擇必須有針對性,能為相應知識點服務,及時檢測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其實教師還可以利用導學案來解決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缺乏的問題,在設計導學案中,可以引入一個環節:每節基礎知識的梳理與知識框架,這樣學生在預習時有了這個環節的指引,對每節的知識網絡就一目了然了。
2.利用“三環節自主學習”的第二個環節——教師精講,師生互動進行構建
“三環節自主學習”的第二個環節——教師精講,師生互動。這個環節雖大約15分鐘,卻是教師最主要發揮的陣地,這個環節是教師備課時,最需要精心設計的,課上這個環節15分鐘到底講什么,重點如何突出,難點怎樣突破,當然這個環節也是教師講授最多的一個環節,所以更要利用好這個環節來幫學生理清整節的思路,梳理好相關知識點,利用板書等形式與學生一起總結,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必修一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的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師在精講互動這個環節就可如此設計,簡要進行講授:本節主要介紹了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每種呼吸方式的原理和過程以及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一介紹,學生很明確本節的知識點都有哪些,條理十分清楚,然后再提醒學生其中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是本節重點,學生可利用書中插圖進行分析理解,同時列表比較它與無氧呼吸的區別,而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是本節難點,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理解,并注意分析圖表曲線的題目,并板書總結如下:
這樣通過教師精講介紹,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并點出了重點、難點以及如何把握重點、解決難點,整節課的條理一下變得清楚,重難點突出,知識體系清晰地躍然于腦
海中。
3.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利用課后學生自主畫概念圖來構建知識體系
概念圖能發揮特殊作用,它可以以簡練的形式展示所要教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原則,概念圖的層級結構使教學材料得到了有效組織,還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整個課程內容和整合跨學科內容。構建知識網絡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利用概念圖來構建。在每節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嘗試構建,當然教師千萬不要事先設計好概念圖,那樣學生只是機械填圖,達不到有效構建知識網絡的目的,這必須是學生主動的過程,在主動構建概念圖的過程中更清楚這節課或是這個主題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更好地把握主次關系,不至于遺漏或曲解主要概念,同時通過畫概念圖讓學生動腦動手,總結知識規律、結構和主線,及時強化重點,明確關鍵所在,這樣在學生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中對于知識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整合,學會了將新知識整合到自己舊知識體系中,使知識體系構建更完善了。
例如,嘗試構建“生物變異分類”概念圖——依照自己的認識進行自主構建(教師不要給出固定框架,而是在學生構建完成后進行展示,給予評價)。
附“生物變異分類”概念圖:
4.復習課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不可遺漏的陣地
“三環節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于新課教學,這種模式下,教師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時間真的不多,因此每章的復習課,每次考試前的復習課,這塊陣地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不可遺漏的環節,在每節復習課上,盡可能與學生一起梳理一節一章的相關知識,共同構建。當然,這里的構建知識體系與前面提到的上新章節時的整體構建又有所不同,要盡可能詳細,把教學中重要的知識點,有聯系的,最好都構建到網絡體系中來。還是以“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調節”來對比新上本章時與復習課時的構建。
上新章節的構建前面已提到,不再重復,下面介紹整章上完后進行復習時構建如下知識網絡體系:
當然,“三環節自主學習”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上有著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優點,但我們也要看到,它不如傳統教學中知識傳授的條理清楚,知識網絡構建更是缺乏,不過我們通過從整體到細節幫助學生梳理各章各節知識網絡,再利用導學案及畫概念圖等方法,相信這些措施的采用能使學生的知識網絡構建得到一定改善,以此來彌補“三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帶來的不足之處,從而使這種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2]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3》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