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青
摘 要:隨著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實施,化學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論逐步替代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理論,探究式教學應運而生。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開發、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意義;實施
高中化學新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這就意味著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發生巨大的改變,從單一的“講授式”教學變為靈活多變的“探究式”教學。
一、何謂“探究式”教學
化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需要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一系列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探究式教學以問題為依托,可以引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提高課堂效率。
2.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知識的關鍵是讓學生形成完善的思維模式。探究式教學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可以用適當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真正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
3.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
探究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是一個問題需要多個知識點去解決,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無形中鞏固了舊知,學習了新知,形成龐大的知識網絡,這對于學生知識的構建是十分有幫助的。
三、“探究式”教學的開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中化學知識豐富,涉及層面廣,但是探究式教學可以找到其固有的模式。
比如,在講到“從鋁土礦到鋁合金”這一節的時候,我就把鋁、氧化鋁、氫氧化鋁的兩性問題用探究式的方式進行了教學。
1.鋁的兩性
提問:這是老師從家里帶來的鋁鍋,我在買的時候商店里的人就告訴我使用鋁鍋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用它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堿性食物。這是為什么呢?
探究: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原因:可能鋁會和堿溶液發生反應,讓學生積極思考,設計實驗:將打磨過的鋁條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學生發現打磨過的鋁條可以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迅速發生反應,產生氣泡,點燃氣體火焰呈淡藍色。
結論1: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氧化鋁的兩性
提問:如果在實驗中將未打磨過的鋁條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發現過一段時間后也能產生氣泡,點燃氣體火焰也呈淡藍色。這又是為什么呢?
思考1:未打磨的鋁條表面有氧化鋁,可能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氧化鋁被反應掉了,然后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產生氣泡。
思考2:也可能是氧化鋁和水反應了,類似氧化鈣和水的反應。
追問:究竟氧化鋁是與水反應,還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設計實驗探究。
探究:向氧化鋁粉末中加入適量的水,振蕩,發現不溶,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發現氧化鋁溶解了。
結論2:氧化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氫氧化鋁的兩性
提問:氫氧化鋁是否和鋁、氧化鋁類似,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呢?
探究:實驗前教師給出試劑:氯化鋁、氨水、氫氧化鈉溶液,讓學生選擇試劑制備氫氧化鈉。學生根據鹽溶液和堿溶液的反應,自然想到可以用氯化鋁和氨水反應制取,也可以用氯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
提問:實驗中用氫氧化鈉和氯化鋁制取氫氧化鋁,氫氧化鈉加多了沉淀消失,這是為什么?
追問:如果再用另外一種方法得到的沉淀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會有怎樣的現象?
探究:沉淀消失。
結論3:氫氧化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交流討論:鋁元素處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交界處,鋁、氧化鋁、氫氧化鋁均能和稀鹽酸(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具有兩性。
把探究式教學運用到化學課堂中,并真正得到落實,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來適應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和進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