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制圖是工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工科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有重要影響,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方式方法已很難滿足時代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進行深入改革是中職機械制圖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基于信息化教學設計背景下, 重點圍繞加大多媒體技術和CAD軟件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做相關論述。
【關鍵詞】中職機械;制圖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中職機械制圖學科教學概述
機械制圖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以學生認識機械零件結構圖案,掌握基本機械制圖技巧為目的,主要圍繞機械各零件形狀大小及運轉原理展開,但學生在正式接觸中職機械制圖學習后,會因為教學中諸多的教學知識和復雜結構而困惑,并伴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加大了學生對中職學習的適應難度。甚至有心理欠佳的學生會產生一定厭學情緒,也有的學生因為自主時間突然增多而過度放松自己,也有的學生僅僅是為了應試而進行學習。但機械制圖學科對中職學生有著特殊意義,它不僅是一門基礎性的技術類學科,更是學生未來工作“飯碗”的基石。因此,從事機械制圖專業教學的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教學技法,在學生掌握基本制圖知識后,完善學生邏輯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中職機械制圖信息化教學設計策略
(一)加大多媒體技術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
黑板板書形式,零件彩圖形式,機械模型形式是傳統機械制圖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形式,但此類教學方式對于機械結構大小及工作原理的說明具有很大局限性,教師教學難度不僅會增大,而且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領域,為中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也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應用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多媒體技術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優勢明顯,教師作為課堂主體發揮著主導作用,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充當著被動角色,比如有些教師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進度和任務,很少留給學生問答時間,原本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涯變得異常枯燥,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樣的方式,課件形式呈現多樣化,視覺效果更加直觀,課堂氣氛得到有效改善,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傳統教學方式下需要老師去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板書,對于復雜的機械機構繪制難度會很大,教學效率受到很大限制,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可高清度的展現各個細碎零部件結構,學生對于物體的立體形象加深,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機械機構,教師黑板畫圖的時間,數量和速度被節省下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師主導課堂的最大區別就是——多媒體課件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而傳統課堂老師一般是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二)加大CAD軟件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發展帶動了計算機技術普及,CAD軟件被廣泛應用在計算機制圖中,功能更加強大,制圖更加方便。其中,中望CAD、CAXA、Pro/Engineer、UG、Solidworks、新洲Solid3000及北航CAX等產品應用最為突出,各具特色的功能軟件已經成為工程制圖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CAD軟件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作用明顯,可以加強學生對零件圖的掌握:零件圖具有多種畫法,硬性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枯燥的知識給學生學習加大了難度。但CAD軟件作為一種特殊軟件,基于學生對尺規作圖知識的了解,而后轉為CAD軟件制圖,兩種制圖手段的差異會讓學生產生一定學習興趣,諸多死板的機械知識變得更加活躍,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大有改善;可以加強學生對組合體的理解:CAD軟件經過不斷改進,已經實現對組合體的三維顯像功能,組合體內部的細小部件得以直觀展示,方便學生對于組合體全貌的理解。各個零部件之間的組合關系更加明了,學生理解內部結構程度加深,這對制圖工作的順利展開大有裨益;可以方便學生觀看復雜的裝配圖:對缺乏足夠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說,對于裝配體工作原理的掌握是比較有難度的。因為其中很多零部件的連接關系,用語言表述比較蒼白,但CAD軟件卻可對裝配體的內部結構進行直觀顯示,動畫課件形象的展示了各部件之間的運動和連接關系,學生的理解思路更加清晰,自我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結語
中職機械制圖信息化教學設計需逐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因為市場對人才要求不斷提升,互聯網普及促使學生視野不斷開拓,傳統機械制圖技法弊端凸顯,教學目標空有其表。所以,以CAD軟件進行機械制圖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成為中職課本教學的主要趨勢。但筆者認為,將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優勢進一步結合,并廣泛應用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成立更為高效方便的教學平臺可為教學延伸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馮學軍.淺談職校《機械制圖》教學[J].科技信息.2015,(02):18
[2]李國菊.如何提高中職《機械制圖》課的教學效果[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3,(4):26
[3]林將毅.基于Inventor平臺的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探索[J].職業教育.2014,(12):5-6
[4]李斌,徐蔚.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大學教育.2013,(13):8
【作者簡介】
沈加明(1976.2—),男,江蘇射陽人,漢族,就職于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機械專業。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