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蓓蕾
摘要:目前,高效課堂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數學課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積極、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數學課堂,對幾種有效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助推高效課堂的實現。
關鍵詞:高效課堂 初中數學 教學實踐 課堂效果
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枯燥的數學知識對他們而言難免有些晦澀、難懂,而很多數學教師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在教學中墨守陳規,一味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結果不僅沒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讓學生從此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低效、無趣。那么,如何才能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創設情境
(一)故事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引入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圖像”時,我就利用《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一開始,兔子一直遙遙領先,它覺得烏龜肯定追不上來了,于是就在路邊睡起了覺,而烏龜雖然跑得慢,卻始終不放棄,一直努力地奔跑著,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這個故事學生早已耳熟能詳,所以當我把故事情節變成了相應的函數關系時,學生的興趣十分高漲,聽起課來專心致志,課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二)游戲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爭強好勝,競爭意識較為強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與個體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我以方程2X+Y=40為例,由一名學生任意給X(或Y)一個值,然后點另外一名學生,說出相應的Y(或X)的值,依次循環,比一比誰算得既快又準。結果表明,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情境遠比枯燥的講解好得多。
當然,創設情境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爭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當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學習效率。
二、分層教學
(一)從學生的水平出發,有序進行分組
誠然,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各自的成長環境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但這并不一定就是教學的阻礙,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差異科學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實現互補,提升學習效率。一般情況下,學生可以分為三種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起點高,擁有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斷能力強;第二層次的學生成績中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斷能力較高;第三層次的學生起點偏低,只掌握著部分基礎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斷能力差。另外,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多與學生及其家長交流,明確學生的優劣勢;其二,分組是具備伸縮性的,切不可過于依賴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做到了這幾點,才能更好地進行差別性教學,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二)依據分組后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般來講,數學課堂主要有引入、解說、操練三個步驟。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層次差別靈活對待。首先,引入。由于數學知識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回憶學過的內容來引入新的內容。具體步驟是:第三層次的學生負責回憶學過的內容,加深印象;第二層次的學生負責引出新內容;第一層次的學生負責完善第二層次的學生引出的內容。其次,解說。解說一般由教師負責,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第三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再次,操練。結束了新內容的學習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操練。鑒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比較得心應手,教師可讓其操練轉變形式的習題,讓第二層次的學生操練比較有難度的習題,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只需讓其解決難度小的習題,加深記憶即可。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學習合力,成績好的指導成績較差的,大家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拓展作業
不可否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可見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性極強。為了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身邊的事,用數學的頭腦、方法來分析周圍的世界。作業作為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增強其應用性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途徑。比如,我在一次教學中,就為學生選編了這樣的實際問題作為作業題:某城市的出租汽車起步價是5元,達到或超過5km后,每增加1km加價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計算),現在某人乘坐這種出租車從甲地到乙地,支付車費17.2元,問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約是多少?這是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學問題,學生并不陌生,所以一經提出就引發了學生熱烈討論,并很快得出了正確答案。這時,我接著讓學生思考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數學問題,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輕松達到了預期效果。
此外,在實際的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增強作業的多樣性,讓學生從傳統、枯燥、單調的作業中解脫出來,以豐富的作業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口頭作業——識記內容的復述、數學概念理解口答、解題方法的歸納總結、試卷評說等;閱讀作業——結合材料內容中的讀一讀,或一些有意義的材料多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實踐作業——課后多開展興趣小組、社會調查、參觀學習、野外測量、數學實驗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總之,要讓學生從多種形式的作業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實效。
四、結語
要想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必須要有恰當、科學的教學策略。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具體內容靈活選擇,盡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益。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祥.關于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成功:教育,2013(11)
[2]馮國玉.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3).
[3]李文淑.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1(80).
[4]吳啟虎.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1(28).
[5] 張玉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營造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中,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