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春蘭
摘要: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教學主要還是圍繞高考轉圈圈。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死記硬背的得分機器,而不能為未來培養合格的政治家。本文中筆者著重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并針對高中政治教學中的綜合教學做了初步探討,以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培養合格的政治人才,放棄短期利益,實現長期和可持續的遠期目標。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改革 ?綜合教學
抽象性是高中政治的一大特點,且高中政治的靈活性不夠,基本上屬于死機硬背的知識,缺少教師與學生互動性的知識,沒有可以討論的話題,一上課只有教師在講課、劃重點,學生背書做題的情景。這樣的課堂是枯燥乏味的,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高中政治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培養合理且正確的信仰,讓學生在成長的時候,做事情有所準則。因此,為了改變現狀,高中政治教學應采用綜合教學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情感教學
情感教學將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有效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聯合展開。教學效率的提高需要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是情感的表達者和傳遞著,學生是接受者和感受者。我們要通過情感和學生進行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促進情感教學。我國的央視每年都推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地方也推出各種活動,比如最美女教師、鄉村教師。我們可以用這些例子來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以自己的熱情感化學生,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愛的海洋自由游弋。政治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案例分析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教師與學生還可以就如何學習法律,如何幫助每個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等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十二分的努力來為學生進行場景模擬。總而言之,每個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用愛來教育他們,他們也會用愛來回報社會。
二、演講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兩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國,力勸各地諸侯一切要以民為先,做君王就應該為老百姓著想。他能受到主政者的善待就是因為他有一張很會說話的嘴巴,而且說得頭頭是道。歷史上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結束四個月后,林肯為了讓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結束內戰,1963年11月19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的葛底斯堡國家公墓揭幕式中發表了此演說。“凡人生而平等”是此次演說的主要意思。馬丁·路德·金為了美國黑人權利發表了重要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奧巴馬通過激情四射的演說成功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美許多政要要想獲得政治資本必須通過演講來勸說民眾同意自己的觀點。政治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培養學生的演講才能,讓他們通過演講來宣揚自己的觀點。這里主要是指即興演講。
即興演講,是演講者預先沒有充分準備而臨場生情動意發表的演講,是演講方式中最難的一種演講,它要求演講者有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有豐富的表情表現力和舞臺經驗,能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聽眾的心理、生理需求,機智靈活迅速地調動語言,以直觀視角和形象的感染力說服觀眾。周總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即興演講家,每次他在與外國政要交談時都能用幽默的語言駁斥倒對法的譏諷話語。
三、話劇表演
話劇表演是運用話語行為在舞臺上演出的一門及其高效的表演形式。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在其表演中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于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嚴格上來說也不能稱為話劇。現代西方舞臺劇若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法律案件的案例,比如竇娥冤、包公審案、西方的陪審團制度等,我們可以采用話劇表演形式,讓學生扮演這些案例中的角色,使他們從中明白案例的意思。學生不是簡答的知識接受者,還應該是知識的運用者,我認為話劇表演可以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學生在如何準備話劇方面應該詢問專業人員。
著名話劇《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這是我們初中課本上的課文。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學生可以據此好好排練次話劇,從而掌握話劇的表演技能。
四、結語
高中政治是一門及其難教好的課程。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排除萬難,想盡辦法教會學生,讓我們的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會運用知識。上面提到的綜合教學還不是一個系統的教學方法,筆者在此提出,希望能和愛好改革教育的大家共同討論,提高我國高中政治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盛濟.談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過程設計[J].才智.2009(9).
[2]陳美蘭.例談高中政治有效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3).
[3]李士營.改進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建議[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8(4).
[4]禹麗華.初探思想政治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