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邢
【內容摘要】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如何在農村中學應用微課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找不到太多可參考的經驗。筆者通過設計、制作和應用微課“總體小康的特點”對農村中學應用微課進行思想品德教學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 農村中學 微課設計 微課應用
以微視頻為核心的微課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部門、學校和教育研究機構的認可。各個學段各個學科的很多老師都對微課設計和應用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筆者身處上海郊區的一所農村中學任教,發現如何在農村中學應用微課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找不到太多可參考的經驗。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進行了嘗試。
一、微課設計與制作
1.教學內容的選擇
研究表明:在課的類型方面,微課較適用于講授新知識類型的課;在知識的最佳傳遞方式方面,“講授型”微課較適用于中小學教學;在知識類型方面,微課更適用于中小學課程中事實知識及技能知識的講解①。九年級思想品德的課程內容和低年級相比更加理論化和抽象化,適合應用“微課”講授新知識。另一方面,九年級的課程內容正是上海初中畢業生思想品德學業考試的內容,微課視頻還可以用來復習,提高了微課的利用率。本文以“總體小康的特點”這一知識作為微課的內容。
2.微課教案的設計
微課要短小精悍,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因此,無論是導入環節還是過渡環節,我都只用一句話,言簡意賅,直奔主題。同時,微課要做到重難點突出,不宜面面俱到。結合教材前后學習內容,我將重點放在總體小康的后兩個特點“不全面”和“發展很不平衡”上。
在材料的選擇上,不易過長過大,像好幾分鐘的視頻新聞對于整個微課來說就過于喧賓奪主了。我選擇了文字材料、數據和圖片來說明總體小康的三個特點。其中的小調查環節結合七年級“家庭理財”的調查,所以這里只是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的調查結果。
3.配套資源的設計
微課作為一種能有效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立體化資源包,除了視頻以外,還應提供多種學習支持資源,包括針對性的練習、學習建議等“腳手架”資源。
4.微課視頻的制作
絕大部分農村中學都沒有專業的微課錄制設備與教室,錄屏軟件是不錯的選擇。根據學科特點和個人的技術水平,我選擇了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這是一款可以在制作的過程中修改剪輯的軟件。安裝了軟件之后,將制作好的PPT播放并用麥克風同步講解,程序就將過程錄制成視頻文件。在講解錄制的過程中,我適當留白,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完成后的視頻格式為MP4,時長7分鐘左右,大小八兆。
二、微課應用與反思
1.使用形式的確定
對學生的課外學習而言,微課有以下幾個作用:適合轉化學習困難的學生,適于家長輔導孩子,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適于缺課學生的補課和異地學習,適于假期學生的自學②。而微課以何種形式嵌入到教學中,每個老師做法不同。用于課前預習、課中輔導或是課后總結,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現行的上海中考錄取制度決定了學生、家長更愿意將時間花在“主課”的學習上。絕大部分同學表示,不愿意在課外花時間學習思品。我把課堂分成兩部分,前一半時間播放微課視頻,學生結合任務單進行自學,后一半時間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鞏固。
2.微課教學的實施
課前通過班級QQ群發放視頻。
課堂環節一:教師簡單布置任務,播放視頻。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單。
課堂環節二:教師提問:我們現在是否進入小康社會?目前的小康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視頻上分別有哪些材料分別闡述這三個特點?除此以外,還能補充哪些材料?
課堂環節三:總結提問: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分別是什么意思?
3.微課應用結果與反思
結合書本,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單上的題目。在播放視頻的時候沒有聽清楚,但是之后的小組討論彌補了這個問題。可能是第一次采用這種形式,學生的現場反應都比較積極,參與度比較高。從第二節課的復習結果來看,使用微課教學的班級也遠遠好于沒有使用微課的班級。
教學過程是一個生成性過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密切互動、相互合作的過程,有效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提高課堂質效才是目的。我們不能為了使用微課而去機械地使用微課。預先錄制的微課無論多么精彩,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的現場點撥和指導。如果把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變為單一的看視頻,教師也不能做到“以學定教”,那就失去了微課的意義。
應該看到,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微課提高農村中學思想品德的課堂質效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注釋】
① 劉贛洪、何秋蘭. 微課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② 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青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