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音樂講學將國外音樂理論當作課堂教學的基礎,并未正確認識我國古代傳統音樂所蘊含的含義,而且也沒有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令它們相互融合,采長補短,這就致使傳統音樂處在了一個邊緣狀態。而高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它們應繼承我國傳統音樂精華,把它融合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促進大學生了解本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傳統。鑒于此,本文初步闡述了傳統音樂教育的意義,高校音樂教學中存在問題,并制定了相應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 傳統音樂教育 古為今用 改革途徑
我國的傳統音樂在我們國家扮演著靈魂的角色,也是我們國家在歷史長河中所沉淀下來的傳統 ?;仡櫸覈鴼v史可以發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朝代,該朝代的音樂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也會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音樂形式,例如:唐詩、宋詞及明清的戲曲等;最近這些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可是傳統音樂的發展卻沒有成正比進行,不僅沒有得到重視,而且越來越被人們淡化,其發展趨勢相當不樂觀,現在人們也開始認識到其重要性。在音樂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歷史背景下,怎樣傳承傳統中國音樂,將其融合到現代高校音樂教育中,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價值,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初步提出了中國傳統音樂古為今用的教學改革措施,為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奠定基礎。
一、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價值
(一)促進音樂發展
我國傳統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它不單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而且在其發展中也留下了獨特的民族韻味,因為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當前傳統音樂文化正在受到嚴重的忽視,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部分,高等院校應該及時正確地給大學生灌輸傳承經典,維護傳統音樂,發揚具有我國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
(二)深刻體現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把好的文化進行傳承,所以高校擔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任務,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大批優秀音樂人才,高校音樂工作者需要大量搜集傳統音樂材料,并以此為基礎編寫我國專有的、具經典和傳統特色相結合的教材,讓傳統音樂文化朝著系統化和條理化的方向發展;此外,高校音樂工作者還能借助科研和學術討論等形式,整理我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國所積淀的傳統音樂文化,并使之科學化、系統化,并探究將傳統音樂融合于現代音樂教育的規律,創造出具備中國特色的現代高校音樂教育體系。
(三)促進音樂人才成長
高校教育是向學生傳遞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為社會培養高層次音樂愛好者、音樂教師、音樂專業人才的搖籃、基地,高校必須向學生傳播我國古代的優秀傳統音樂,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知識,并逐步成長為具備國際的、扎根于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高素質人才。
二、現代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傳統音樂了解的不到位
當前,高校不能正確地教學生認識我國的傳統音樂,導致大學生鑒賞、繼承傳統音樂過程中出現誤區,通過分析各大高校的課程,我們可以發現英語課程比語文課程多,會使學生誤認為英語比語文重要;多數高?;疚窗才盼覈鴤鹘y藝術課程,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興趣的培養、建立,上述情況均表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主體地位受到了極大威脅。現代高校音樂教學中,有些年輕教師并不真正地熱愛傳統音樂文化,同時學生也未能真正認識傳統音樂文化,這嚴重影響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而且在音樂鑒賞這塊兒,大多數學生寧愿選擇流行音樂或者是英文音樂,也不去聆聽和了解我國傳統經典的音樂。
(二)缺少傳統音樂文化
現代盛行的教育體系中,從小學開始學校就向學生教授英語,但是卻很少向學生教授我國傳統的教育內容“四書五經”;在音樂課程的選擇方面,他們會優先考慮內涵不豐富的西方音樂課程,而忽視了中國傳統音樂教育課程,這會使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缺乏傳統音樂教育內容;當今社會正在盛行唯美的形勢主義,很難在社會中尋找到傳統信仰,傳統音樂文化的前景令人堪憂,更為令人擔心的是現在年輕人并不知道我國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性,并且不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這就使得其文化面越來越狹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現代高校多向西方音樂靠攏,很少將傳統音樂融入到實際音樂教學中,進而磨滅了現代音樂的文化性,喪失了中國民族主體性的音樂會成為不科學的音樂。所以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相結合,以創造豐富、精彩的文化形式的道路非常艱難。
三、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現代音樂教育理念
現在,西方音樂受到人們追捧,而我國的傳統音樂則不被人問津,這種情況對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傳播極為不利,所以,高校音樂教學要讓學生辯證看待這種現象。西方音樂將思想素質作為表現“人”的主要手段,而我國古代的傳統音樂則刻有深刻的時代印記,能反映音樂產生時代的“歷史發展特征”,雖然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存在著差異較大的文化思想和教育思想,但是在古代音樂文化發展中占據主導作用,它也有利于人的身心素質的提高,因而高校教師應借鑒優秀的古代音樂文化,逐步培養大學生的藝術思維力和感受傳統音樂魅力的能力;此外,高校音樂教師應將現代音樂和我國傳統音樂相互融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
(二)找傳統音樂文化底蘊和音樂教學的契合點
作為一種典型的藝術形式,音樂自身發展強調的是其文化性,如果現代音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性,就會喪失其教學意義。高校音樂教學特別要重視傳統音樂的文化性、教育性及傳播性,依托中國傳統音樂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的音樂教學模式;我國藝術文化的特殊載體之一就是音樂,它的曲風和韻律都能反映當時的時代特征,高校應該將其作為一種綜合產物和文化基礎,以此找尋音樂發展的根源。目前,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中蘊含的音樂教育出現了失衡現象,這需要人們傳承、借鑒傳統音樂,并尋找靈感使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面對音樂文化的全球化,高校音樂教育還應依據傳統音樂尋找我國音樂的正確走向,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音樂魅力。
(三)尊重傳統音樂文化
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育者應正確認識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意義,明確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性作用,以鞏固我國傳統音樂的主導地位;傳統音樂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作為高校的音樂工作者,要深刻理解這一點,應該培養學生多元化的音樂思維模式,把崇尚國外音樂的氛圍進行改變,要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和底蘊,讓他們真正可以傳承和繼承傳統音樂,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層次的開發和創新。
四、結語
總之,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艱巨,它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教育改革工程,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各高校應借鑒、吸收優秀的音樂文化,繼承、發揚經過歷史積淀的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同時,現在的高校音樂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校內音樂教育,它具有時空擴展性,以后面臨的教育也更為復雜,比如是多層次、多功能、或者是多類型的教育。
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者應用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眼光來看待音樂教育,既要吸收優秀的西方音樂文化,也要體現傳統音樂的主體性,保持傳統音樂的原有樣貌,避免其消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眼下,高校應本著的原則,努力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它成為我國音樂文化的主體,構建符合我國現代文化發展特點的新型高校音樂教育,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可以向他們講述該類音樂的文化體驗、民族行為和產生的文化背景,增強傳統音樂的主體意識,培育優秀的中國音樂傳統和音樂民俗,以此傳承好的音樂文化,并通過教育傳遞給年輕人。
參考文獻:
[1]張偉.中國傳統音樂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四川戲劇,2014,(02).
[2]姜又元.關于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14,(17).
[3]周景春.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4).
[4]王亞平.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的現狀與意義[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7).
[5]周振亞.傳統音樂在江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的校本課程應用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04).
[6]李臻.淺析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J].黃河之聲,2013,(06).
[7]文琪.高校中國傳統音樂生存樣態反思與展望[J].中國音樂,2014,(04).
[8]趙宇濤.淺談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06).
[9]張帆.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影響[J].音樂生活,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