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榮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能力;興趣;導語;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040—01
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閱讀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無疑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精彩的導語不僅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中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求知欲望,為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課文《風雨》一文時,筆者做如下課前引導:你們都是山里的孩子,平時都經受過“風雨”的洗禮,但你們細心觀察過風雨嗎?知道風雨時節的天氣怎樣?風雨是怎樣的?地里的莊稼又是怎樣的情景呢?你們想了解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就抓住了學生探求的欲望,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
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像一個有經驗的編劇一樣,應該時刻重視劇本開頭的懸念設計和人物的出場,應該達到演員一出場就能吸引觀眾的效果,那么全劇就能引人入勝。精彩的導語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霖,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力,才能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最近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知識廣博愛讀書的人,讀書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的妙語連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之類的活動,如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或介紹書中喜歡的一個人物;有時讓學生朗誦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我想,到那時,同學們會沉浸在書海中,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三、加強課堂閱讀指導
老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基礎上,著眼全局,篩選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難點教師要設置好坡度,讓學生有一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重點要鮮明新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學會什么,他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起指導和點撥作用,講授的東西少了,學生占有的時間就更多了,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學生做語言文字練習,在練習中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過程。
閱讀課文前,教師要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等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后掩卷沉思,復述課文,既達到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也達到了掌握課文要旨的目的。在閱讀中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形聲的摹擬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閱讀后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四、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教師向學生推薦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讀物,有中外名著,科幻讀物、作文選、現當代少兒文學作品,體裁多樣,內容全面。因此,授完新課,教師可以推薦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文章給學生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推薦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如家鄉的歷史人物、風光名勝、地理環境等讀物、安全防范知識、衛生保健知識。總之,所推薦的讀物,盡可能多種類型,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社會上暢銷的通俗小說、流行的熱門作品,從語言的準確性、合理性、審美性等方面體會語言之魅力,提高學生鑒賞作品的能力。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