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琴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興趣;層次;生活;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111—01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它是師生通過用英語對話、交流和意義創設等方式,讓學生完成一系列根據其發展需求而設計的教學任務,使學生通過用英語做事情去達到學習目標,實現跨文化交際。
對于任務型教學法,筆者結合所帶班學生的特點,從以幾個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該發揮策劃者、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教師可每日安排一個學生作課前值日報告,內容可以是故事、笑話、新聞等等。帶著這個課前任務,學生會在每堂課前,查閱大量資料。促使他們去看英語、學英語、說英語。
二、任務設置要由易到難,呈現層次
任務型教學可把學習過程看成是一系列交際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給予學生任務,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去做。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任務的階梯型原則和教師清晰明確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由易到難的任務一一被完成,學生體會到成功并非遙不可及,在不知不覺中樹立并堅定了信心。
三、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任務型活動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計劃的依據。現行初中英語教材有著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技能訓練體系。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材,為學生創設生動的、與其生活相關的任務型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了JEFC Book 1B Unit29 Shopping 后,筆者圍繞“shopping” 這個話題,組織全班學生開展“模擬商場”的活動,讓學生按照以下四步完成各項任務:
(1)帶領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一家商店或超市,并記錄部分商品的價格。
(2)把教室布置成模擬購物中心,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店員等角色。 “顧客”穿行在各“商店“購買所需商品,并與 “店員”討價還價。
(3)全班評判誰的“商店”成交最多,哪位“顧客”以最低的價錢買到了最多的東西;授予表現突出的學生“最佳店員”或“最佳顧客”稱號。
(4)學生用5-8句英語介紹本次購物活動中某一“商店”的場景。
“shopping” 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因此所有任務都是圍繞這一話題明確展開,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胸有成竹”,不僅有話可說,而且用英語表達也比平時死記硬背課文要靈活且流暢得多。
四、為學生設計學以致用的任務
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是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模式作為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使得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教師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時,應設法使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一方面能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學會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學生在將來社會中運用語言的需要,為其未來發展作好準備。例如,教學JEFC Book 2A Unit3 Lesson 10時, 圍繞 “Email”這個主題, 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以下任務:
(1)要求學生申請屬于自己的電子郵箱。
(2)給予一定的主題設計:介紹自己、介紹學校、介紹身邊的故事、描述某人的衣食住行、討論體育賽事或展望未來等。
(3)發送給老師或班上要好的同學
Email除了能加強學生間彼此的交流,還可以輔助寫作教學。在發郵件的過程中,學生為了更好地表達思想,不斷地修改內容,使之更清楚和更有意義。在Email寫作交流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正確合理地選擇和采用評價制度
課堂評價制度決定著學生的課堂表現。它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任務中去,挖掘自己在小組內的價值。班級分為四個大組,平日的發言、活動均采取得分制度。每節課根據任務的不同,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選出若干名最佳之星。正確合理地選擇和采用評價制度,如測驗法、觀察法、描述性評價和開放性口語評價,既有利于教師客觀了解學生,促進任務的完成,也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
總之,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課堂任務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并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層級分明、互動有效的問題以及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現由“知”到“做”的轉換,同時注重課堂評價制度,為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和動力,真正增強實踐能力、創造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