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摘 ? 要]在課堂改革呼聲日益強烈的今天,提高歷史課堂的活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成為歷史教學改革的關鍵。本文通過整合目前較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并與歷史教學的實際相結合,探索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以達到提高歷史課堂實效的效果。
[關鍵詞]導圖;問題條;合作探究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課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課改的模式也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盡管我們已認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以學生為主體,還是更多的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造有效課堂,是各個學校面臨的熱點問題,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而歷史課堂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如何改革也成為了歷史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歷史教學由于學科的系統性和知識的龐雜性,課堂往往表現得較為沉悶,在針對兩千多位的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在自己最喜歡的學科中選擇歷史的只占學生總數的2%多一點,這應讓所有的歷史教師深思:歷史教學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學生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歷史課堂?同樣是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更喜歡多元的課堂、人本的課堂、自主探究的課堂、合作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注重生成性的課堂,而這些元素正是“活力課堂”的構成元素。
一、構建“思維導圖”,讓預習成為習慣
預習是學習好知識的關鍵,也是課堂改革的起點。好的預習方法能引發課堂教學的連鎖效應,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構建“思維導圖”是目前較為有效的知識梳理的一種方法[1],我們可以把這種方法引入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2],歷史知識導圖可以讓每課的重點和難點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將所有的知識點連結,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而繪制知識樹是構建思維導圖的最簡單辦法,便于學生掌握和利用。學生以知識樹的形式將預習的成果展現出來即有助于我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便于學生形成直觀形象的記憶,對我們課堂教學能形成有效的幫助。
知識樹的構建,知識體系的梳理,也有助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上發散思維,多角度考慮問題,使得歷史課不再成為單一的歷史課,而成為了一門多學科綜合的大歷史課。但這樣的課對歷史教師的要求特別高,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多學科的知識、掌握提煉綜合的能力,對歷史教學的備課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把教材剖析得很細,把問題想得很透,還要求教師能有一種謙虛好學的精神,在遇到問題時不是不懂裝懂,或者逃避問題的回答,而應抱著一種求學的態度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共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獲得學生的尊重,在解決問題中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二、注重“問題生成”,讓課堂貼近學生
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和自主預習中往往會產生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所以問題的收集、展示、解決、評價都是課堂活力體現的重要環節,“問題條”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問題條是從問題教學法中延伸出來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問題條收集學生生成的問題,并將問題加以歸類和整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通過展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這些步驟,達成教學目標?;趩栴}情境發現既能探索知識,掌握技能,生成情感,也能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但問題的生成又有兩種方式,前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在《現代的課》一文中提到“從內部結構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問題性的課是這樣的:在這種課上,教師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高),或由教師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并解決它們,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低)?!盵3]將學生的問題和教師的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經過精心的設計,這樣的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也會成為高效的課堂。
三、開展“合作學習”,讓課堂更有成效
合作學習也是目前課堂改革所倡導的好方法之一。學生兩人一組,或者幾個人結成一組,根據教學要求,共同進行學習與練習。合作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學會合作,這樣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更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小組的構建和小組評價,我們可以給每個小組起一個響亮的歷史名稱,比如“三國群英”、“戰國七雄”等,在小組內結成“對子”,課堂上隨時幫助,小組內及時有力地評價,定期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對子給予獎勵。同時還可結合課本上每單元的“動腦筋”、“故事演講比賽”、“動手制作陶器”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通過不同的角度接觸歷史。同時還可以小組為單位探尋身邊的資源,如歷史遺跡、歷史人物,自己姓氏等,來啟發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為這些活動都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與合作解決問題密切相關,在教師刻意的氛圍營造下,產生的效果絕對超過課堂單一的講解。
四、組織“課堂展示”,讓學生魅力綻放
課堂展示是構建“活力課堂”的核心環節,有效的課堂展示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但歷史課堂展示特別要注意不要流于形式,所有的展示必須在學生有效自學的前提下進行,沒有學生對知識的充分學習和了解,展示就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必須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歷史課堂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口頭展示,如回答問題、闡述對知識點的觀點、講歷史故事等;也可以書面展示如課前知識樹課繪制,展示小組合作研究成果等;還可以表演展示,如課本劇、歷史小品表演、歷史知識辯論等;當然還有成果展示,這包括收集的歷史資料展示、歷史實物展示、小課題研究成果展示等。
展示的選題也要注意,基本性和普及性的歷史知識學生能一口報出,沒有展示的必要;難度大的、生澀難懂的,學生展示不出來。選取展示題目時,一要是開放性題目,比如講隋朝大運河時,提到隋煬帝慕瓊花之名,特赴揚州觀賞,就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展示瓊花的知識和故事;二是拓展性題目,比如在講完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展示對改革的看法;三是教材中知識重點,比如在《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的講解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圖片和視頻等實物展示,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施,也很好解決了本課重點知識的講解。有效的課堂展示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識得到了鞏固,課堂的活力也得以體現。
五、引導“學習探究”,讓知識不斷生成
什么樣的知識才是學生記憶最深刻的知識,什么樣的學習才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中外的各項研究都告訴我們,探究性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探究性學習在我們歷史教學中尤其重要,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對一些特別的歷史感興趣,而這些歷史可能在書本上根本沒有介紹或介紹很少,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因此開展專題探究活動就能滿足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需求。如在講到指南針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小學做過原始的指南針,是用一根磁化過的針穿過一張小紙片放在水中就可以指南北了。但是學生對磁化的針為什么能指南北感興趣,還不明白為什么針不會沉到水底,于是教師這時候就可以適當地引入物理學的知識和學生一起探究,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再比如,在介紹大運河的時候,揚州的學生就會對揚州的歷史發展產生興趣,而及時確立揚州歷史的專題研究,對當地的學生就非常有必要,可以在合作小組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利用雙休日展開實地考察,開展“運河與揚州的興衰”小課題調研;而遇到重大紀念日,可以開展關于紀念日歷史背景的專題研究,讓學生了解節日背后的故事,這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專題。
學習探究不必以課的形式來開展,而可以結合參觀、錄像、專家講座、探訪古跡等形式進行。這樣對于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掌握歷史知識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很有幫助。而學習探究一個最大的功能就是在探究過程中往往會生成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的產生就會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不斷動力。
當然,歷史“活力課堂”的構建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嘗試各種好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齊偉. 系列1:概念圖/思維導圖導論[J]. 教育技術導刊, 2005(5):9-11.
[2]任玉紅, 趙相林. 化學學習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 新校園旬刊, 2014(3).
[3]王義高. 教師的益友──“問題教學”理論[J]. 比較教育研究, 1995(1).
(責任編輯 ? 劉 ?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