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梅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也不例外。相較于其他科目而言,數學是一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想象能力及實踐能力等要求較高的學科,很多學生覺得學起數學來非常困難和枯燥,因此對數學的學習沒有興趣,甚至一提到數學就頭疼。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多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要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問題的設計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情境問題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只有先對一個問題產生了足夠的興趣,才會愿意積極思考。數學教學既關系著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和未來升學,又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同時,數學也是一門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科目。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積極給學生設計一些能夠令其產生思考興趣的問題,例如情境問題。以下筆者就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簡單談一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問題的設計方法。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設計情境問題的意義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理科,它的學習不能僅靠死記硬背,學生必須要深刻理解各種數學概念、數學理論及數學公式的含義,才算是真正學會了數學。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積極動腦思考。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經常會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然而由于有些問題過于枯燥,且教師提問的方式非常死板,所以無法有效激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和積極性,提問的作用自然也就無法有效發揮出來。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近年來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開始引進情境教學法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利用情境教學法的理論與措施來給學生設計情境問題。與傳統的課堂問題相比,情境問題往往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及貼近生活,因此也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帶著情境問題來思考和學習數學課程,其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且課堂注意力也比以往更加集中,很少有學生再如過去那般因為覺得數學枯燥而走神。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問題的設計方法
1.情境問題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問題的設計必須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情境問題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學生的興趣充當驅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述“軸對稱圖形”這章內容時,可以先精心選擇幾段有趣的動畫和視頻在課上給學生播放,把學生帶入動畫和視頻里的情境中,然后再提問學生這些動畫和視頻中一共出現了多少個具有軸對稱特點的圖形,哪位學生回答得最全面則給予其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避免了傳統“填鴨式教學法”所帶來的形式主義教學的弊端。
2.情境問題的設計要符合生活實際
有些初中數學教師在給學生設計情境問題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所提出的問題無法被學生真正理解和真切感受,當然也就無法進行深入思考。一個有效的情境問題應當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設計情境問題時,應當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盡量根據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比較為學生所熟知的事物來設計問題,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學生體會和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述“勾股定理”這章內容時,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問題:有一架十米長的梯子斜靠在教學樓的墻上,梯子的頂端原本距離地面有八米,而如果有個學生突然在下面拉了一下梯子,使梯子的頂端下滑了半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呢?由于梯子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比較常見的事物,所以這個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3.設計情境問題的方式要靈活多變
除了在設計情境問題時要注意趣味性和符合生活實際以外,設計問題的方法也要靈活多變。初中數學教學中設計情境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給學生看一張圖片、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畫或視頻、讓學生聆聽一首音樂、給學生讀一篇文章或講一個故事、讓學生自己表演一個小品以及帶領學生玩一個游戲等都可以是教師設計情境問題的方法。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而靈活使用不同的情境問題設計方法,盡量讓每一個情境問題都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效用。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一門學習起來較為枯燥和困難的學科,它的教學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而情境問題的設計正是一種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的教學方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給學生設計種種情境問題。
參考文獻:
[1]吳萍.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設計[J].學周刊,2013(02).
[2]李彪.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學周刊,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