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芬
摘 要:小組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越來越多的初中學校開展起來。小組教學是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適應教育的新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做的一種有益嘗試。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在踐行素質教育,但在小組合作教學流行的同時,其模式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解決;措施
數學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對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數學學科具有復雜性和抽象性,許多初中學校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到數學知識,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同時,更要及時反思、發展與完善。下面我就結合個人的教學
經驗來談一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
措施。
問題一:小組間配置不合理
教師在分組時具有盲目性,小組的人數出現過多過少的現象。另外,很多小組都是隨機配置或者關系比較好的同學之間任意組合,小組成員間的學習水平、各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高低差異巨大,導致小組間強的太強,弱的太弱,在學習探討過程中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喪失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措施:保障小組內、小組間能力水平的協調
在進行分組前,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一個全面的分組方案,注意編排上的科學性。小組間的人數要基本平等,最好控制在4~6人之間,小組間水平也要均衡,對各小組成員一定要合理配置,最好采取差異性分組,小組內的成員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盡相同,性格、情感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也要考慮,這樣可以實現以強帶弱,成員間也可以在學習中取長補
短,吸收經驗,共同提高。
問題二:小組合作中參與度不均衡
許多小組在老師安排好探討內容后,都默不作聲,小組成員參與度差,甚至出現冷場現象。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許多學生提供了機會,但是成員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往往給許多成績差的學生增添了心理負擔,困難學生常常一言不發,成了聽眾,或者由于成員間關系親疏,影響了小組交流。
措施:明確分工,人人參與
既然是小組合作,那就要求每個成員積極參與。為了保證每位學生在小組中都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就要建立明確的分工體系,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回答問題,有人負責協調各方意見等等。另外,為了給每個學生在課上回答的機會,回答代表要定期輪換,一些小組“職務”也可以輪流做,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職責,這樣小組成員間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一些學困生也會從中慢慢建立起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活躍小組氛圍。
問題三:小組合作缺乏科學的評價方式
現有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往往是以最終答案的正確性、回答次數來評判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評價和獎勵過于重視結果和整體,忽視了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重要性,輕視小組個體學生的
發展,這就會降低某些落后小組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整個集體的
發展。
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對小組的評價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去進行,要把握主體性和全面性原則,必須形成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不僅要有教師點評,還要有小組自評,力求開放、民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確保評價公正客觀。還可以開展小組間的互評,總結經驗,共同交流進步。另外,對個體的評價尤為重要,小組內部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對各小組成員做出適當評價,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提高自信。這也可以尋找小組目前存在的問題,讓小組成員獻計獻策,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促進小組更好地發展。
問題四:教師沒有發揮好自己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雖說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只做一個旁觀者。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要想僅僅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小組學習,那是不切合實際的,如果教師不多去小組看一看,許多學生還會偷懶。小組合作的過程,不僅是學生之間合作的過程,更應該是師生合作的過程。
措施:教師做好監督、指導工作
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觀念,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
生的探討中去。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留給小組探討的,往往是一些比較復雜的題型。單憑小組自己去解答問題的話,既浪費時間,也可能找不到答案。老師必須關注各個小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隨時能在身邊,在適當時機給小組一些指導意見,對小組提出的問題,老師要與學生共同交流,幫助他們解開疑惑。由于小組或員工可能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話題,這就要求老師做好監
督工作,維持好課堂秩序,從而保證小組合作順利地進行。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確實是學習初中數學的一個好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團結互助、互相信任,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研究出更好的方案,讓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完善高效。
參考文獻:
呂文森.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語數外學習:中旬,2014(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