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團隊協作、分工合作等協同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及發展師資隊伍建設的目的。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基于協同教學的理念,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協同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協同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近年來,新課改不斷推行,小學英語強調積極主動的教學理念及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從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下對小學英語教學應用協同教學進行分析。
一、開展協同教學活動
小學生處于特殊年齡階段,對學習都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所以,教師需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個體智力發展的不同水平,制作一些比較合理、對教學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方案,來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克服恐懼感。游戲教學一直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有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關于找地方的,運用協同教學方式,根據語言知識、技能及文化三個方面實施。教師首先可以以看到的物體進行目標提問,比如“Where is the desk?”“Where is Xiao Ming?”等,培養學生對于這一特殊疑問句型的聽說能力。之后,可以通過情景設置,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際模擬練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設置不同的情景問題,進行對話練習,然后選派代表到講臺前與其他學生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練習,不僅學會了知識本身,還使學生掌握了知識的運用。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最終達到了教學效果。
二、進行協同教學評價
將協同教學方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小學英語協同教學的評價工作。要根據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及協同教學本身效果等方面進行展開評價。小學生學習情況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掌握的能力及知識的運用能力等出發。另外,還可以從最簡單的考試成績、游戲活動、角色扮演及日常化練習等方面進行學習情況的綜合性評價。教師也要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及時的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保持好的一面,改正不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協同教學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協同教學、分工協作,有益于小學生對語言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培養小學生為綜合性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譚小林.讓教學成為促進學生成為和諧發展的過程:協同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初探.山東教育科研,2002(1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