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偉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生活化教學已經越來越引起各學校的重視,高中化學與人生活息息相關,對高中化學的特點以及“生活化教學”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廣大學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新課改下最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將所學化學知識滲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化學的重要性,將生活與化學結合起來,達到輕松學習化學、高效學習化學的目的。
一、高中化學的特點
1.抽象性
高中化學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合,它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因為高中化學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性的,學生不易理解,一旦理解偏了就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比如,必修一化學中有這樣一節課,講的是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就比較抽象,物質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一個集合體,其單位是摩爾,課本中將一摩爾的粒子集體所含有的粒子數等同于0.012千克碳原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數,其實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比喻,并不利于學生的想象和理解。高中化學中,類似這樣抽象的概念很多,學生一旦不適應就會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2.反應方程式過于復雜
高中化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與認識,高中化學不像初中學起來那么有規律,它的難度提升了,反應過程也比較復雜,所以不利于學生掌握。比如,在必修二“有機化合物”這一章節中,許多有機物的反應方程式比較復雜,比如就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的取代反應來說,從實驗現象中根本看不出它發生了幾步取代,每一步取代的產物是什么,所以這樣的反應方程式是比較難記的。
3.知識聯系緊密
高中化學的每一節、每一章都是有聯系的,與后面所學的內容聯系緊密,只有對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全面了,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學好化學,否則,每開始一節新的內容你就會發現自己前面的那個知識點還沒有明白,所以學起來就比較吃力,這樣循環下去,整個化學知識鏈就銜接不到一塊了。比如,在化學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周期律的學習,化學中的每一知識點幾乎都與元素周期表有關,只有你掌握好周期規律了,才能為你以后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把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去,這是目前能夠找到的較好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體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1.化學教學情境生活化
上面已經談論到高中化學抽象性的特點,所以在給學生上課時應該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進行生活化教學,這就要求老師能把生活與化學結合起來而設置生活化的情境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有關無機非金屬材料硅時,老師可以將生活中能夠看到的芯片、太陽能等引入課堂,讓學生對生活中這些神奇事物的來源充滿好奇感,然后就可以將單質硅的性質及用途導入課堂來,加深學生對其的了解。再比如,在講到“二氧化硅”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玻璃上雕花是怎么刻上去的?然后一步步將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和氫氟酸的反應引入,進而就解決了玻
璃上的雕刻問題,使人印象深刻。
2.化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高中化學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灌輸內容知識,應該把生活融入化學教學內容中來授課,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使他們體會到什么是學有所用和學以致用。教師應該在熟悉課本內容的前提下,把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授課。比如,在“基本的營養物質”這一節的內容中,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設備,將生活中的食物圖片展示出來,告訴他們常吃的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油脂或是糖類物質,從而告訴他們這些營養物質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哪些食物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類似這樣的授課會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思考化學。
3.化學教學方式生活化
新課標改革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不再是以前單一的授課方式,化學自身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學方式生活化來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知識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感興趣并且主動想去學習了解化學知識。比如,在講到硫和氮的氧化物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自己看天氣質量預報,并記錄空氣中的污染物,查看資料得到這些污染物對空氣造成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它們的性質,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要做到學以致用,就得把所學的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高中化學采取生活化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和掌握相關化學知識,還能促進他們在化學學習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相信這一教學方法一定能夠在化學領域中綻放屬于它自
己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李水蓮.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作用[J].現代教學導刊,2012(02).
[2]張蕓梵.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 走向社會[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S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