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摘 要:新課改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是通過課堂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要努力培養出一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積極樂觀的學生,這正是美術課堂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課堂活動;自主學習;創設情境
初中的美術教育除了教授學生必要的美術理論知識以及繪畫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大多獨立意識比較強,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對于美術課非常感興趣。教師的職業本就是授業、解惑,我們要經常思考如何去提高課堂的效率,而美術課堂上經常會舉辦一些生
動有趣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下面就幾個主要問題展開論述。
一、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美術創作貴在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作為美術老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將自己的想法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雷同的作品是藝術設計的大忌諱,所以在作品創作上我經常引導學生保持自己的個性特點,展現自己的品位。我會在班里定期開展一些設計類的比賽,比如為一些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配上插圖,指定故事中的某一具體情節,鼓勵學生大膽加入自己的想法,將故事情節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也展露出來,比如有的學生比較保守,他們會尊重原作品的初衷,中規中矩地畫出神話故事的情節;有的學生則個性張揚,不走尋常路,他們往往會膽大出新招,不但改變原作品的情節,而且人物創作往往脫離神話故事的背景。對于那些合理而又精彩的作品,老師們會給予一致好評。在學校舉辦的“我為校園添異彩”的活動中,我們班的學生打算從校服入手,學校校服是統一款式,是白色的,正是進行創作的大好天地,所以班里的學生便開始在校服上進行創作,四十多個孩子,四十種不同的風格,有的是淡然隱逸水墨畫,有的是個性張揚的飾品設計,有的是可愛的卡通風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的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增強了,同時也加深了對于美術的熱愛。
二、通過認識、體驗生活,培養學生發現美、鑒別美的能力
藝術作品的創造往往離不開生活這個廣闊的海洋,正所謂藝
術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如果一個藝術家脫離了生活,他的作品創造就會變成無水之源,必將枯竭。生活本身就是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所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我們,要想在藝術方面有所成就,就應該走進自然、學習自然,從大自然中找尋創作的靈感,浩瀚璀璨的星空、夕陽西下的嫣紅、大雪紛紛的純潔……這些無一不是藝術家的創作瑰寶,正所謂世間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
睛。善于從生活中捕捉到最美的時刻,從細小之處見到不同尋常的美麗。所以作為老師,對于學生的要求便是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在平凡事物中找出獨有的美麗。在平常的授課中,我也注意引導學生離開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春暖花開之時,帶領學生走進花園、走到郊外,讓學生通過畫筆或者攝影來記錄下春天的氣息。農忙時節也會組織學生深入農田,用眼睛、用畫筆去記錄一幅幅豐收圖,然后讓他們通過網絡書籍去查詢一些相關的作品,并體會一些藝術家畫筆下生動有趣的豐收圖。通過這樣的活動方式,學生不但收獲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還理解了藝術大家的文學作品內涵,而且還將自己在戶外體驗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這對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創作是大有裨益的。
三、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所有的藝術創作都起源于對生活的感悟,而想象則能為其開啟創作的大門。想要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藝術創作有機融合在一起。想象力不僅是藝術家最珍貴的財富,而且是所有創作研發的源泉。如果沒有想象力,所有的創作過程都會陷入僵局。所以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們應該注意在授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的藝術發展道路上有所建樹。對于十三四歲的中學生而言,他們現在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在進行創造時,一定要注意運用適當的情境設計來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例如,在要求學生設計創作與親情話題有關的作品時,在開始創作之前,可以先放一些以親情為主題的電影,如美國電影《克萊默夫婦》《不一樣的爸爸》等,當這些電影在播放時,學生會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然后在這種感情的基調下進行藝術創作,設計出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這種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學生創作出的以親情為題材的作品更為廣泛,不僅僅局限于人類之間的親情故事,有的甚至擴大到動物界中的母子或父子情深的故事。
總之,一位優秀的美術老師,不僅需要精通美術方面的知識,更需要不斷充實自己在其他領域的知識,如哲學、心理學、詩歌、教育學等方面,將這些知識和自己的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開闊自己的視野,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他們在美術課上不但陶冶了情操,更提高了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
參考文獻:
楊琪.藝術理論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