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軍
【摘要】現代社會媒體競爭異常激烈,媒體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記者隊伍可以說是媒體的中堅力量。記者隊伍培養方法多種多樣,本文試從一個角度——夸獎,來談談培養記者的做法。
【關鍵詞】記者隊伍 培養 夸獎
“我最喜歡人家夸我啦……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向XXX等同志學習,爭取寫更多的好稿。”這是一位年輕記者在QQ上跟我的聊天。
原來在一次部室例會上,因為他出色完成了一次指定采訪任務,并且把大家想象中不太能出彩的硬宣傳型稿件寫得生動精彩。我請他談了采寫經過,并同大家一起分析了這篇稿件,要求大家學習這種認真鉆研的精神。當晚,他就用QQ表達了他的興奮之情。
這件事讓我再次感受到夸獎的妙處。是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在平常的工作中,我比較注重用夸獎的方法去鼓勵記者,并且切實感受到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培養記者隊伍的好方法。
“韜奮新聞獎”獲得者、中國青少年心理教育學家、著名的“知心姐姐”盧勤有一句名言:“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套用她的話,我們可以說“好記者是夸出來的”。
夸獎好處多
夸獎能激起興趣。近些年,報社陸續進了不少年輕的記者。在同他們的交談中得知,大多數人的初始想法是“找份工作”“有個飯碗”,對于當好一名記者、干好新聞工作,基本上沒有認識或認識相當模糊、膚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時,除對他們進行諸如“當一名記者的基本素質、方法”等人職培訓外,我著重在培養他們“感興趣”上下功夫。而培養興趣,夸獎是“妙方”。比如在安排新記者進行采訪時,每次我都會根據不同的任務特點,在事前告訴他這個采訪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要采訪些什么人和事等等,同時對他說“你一定能辦好的”,讓他滿懷信心而去。之后又對他寫作的初稿進行逐字逐句修改,并告知增減刪改取舍的理由。這樣,一篇中規中矩甚至不乏亮點的新聞見報了。次周的部室例會上,我再有意識地對這篇新聞予以點評,指出其出彩的地方。被夸獎的人會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興趣也隨之產生并逐漸濃厚。如此循環往復,幾次下來,新記者就成為“老記者”了。贊美和鼓勵是引發一個人潛能的最佳方法。行為科學證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能力就有可能發揮80-90%,以至更多。在這種鼓勵性的期待中,年輕人個個積極向上,興趣盎然。
夸獎能增強自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取得成功的人自信心比較強,屢屢遭受失敗和挫折的人容易產生自卑感。前幾年報社來了位學經濟的大學生,對于用非所學一下子適應不了,盡管他非常刻苦,但總進入不了狀態,采寫的稿件質量也不是很好。如何讓他從失望低迷中走出來?我再次用起夸獎“法寶”。首先在新聞采訪寫作的方法技巧上對他進行指導,幫他打牢基本功。其次鼓勵他發揮優勢,跟他說報社不光需要學新聞的,還需要學經濟、法律甚至數學、物理等各方面的人才,要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把所學運用到所用當中去。同時在安排工作時,有意識地讓他多參加經濟部門的活動,多采寫經濟方面的新聞。一次次,他采寫的稿件質量提高了,我抓住他的一點一滴進步適時予以表揚。重拾信心的他采寫出一篇篇具有專業視角的深度經濟分析類新聞,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點贊,為報社贏得了好評。
夸獎能鼓舞士氣激發斗志。帶著真摯感情的夸獎能讓員工對管理者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從而起到鼓舞士氣、激發斗志的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一個月,報社交給我們新聞采訪部一項任務——出一期反映黃山特色的《世博特刊》。時間緊、任務重,我立即召集大家并進行動員:采訪部是一支能吃苦、能戰斗、能打勝仗的隊伍,我們一定能出色完成報社交代的任務!同時將部室成員分為兩組,一組擔當日常采訪工作,一組專心致志出特刊。那段時間,大家日夜連軸轉,每個人都承擔了平時兩三倍的工作量,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夸獎的技巧
每一個人都有他值得贊揚的地方,要針對不同對象、根據不同時機,把握好分寸,進行恰到好處的夸獎。簡而言之,就是要掌握夸獎的藝術。
多夸年輕人。年輕人思維活躍、上進心強,可塑性大,多夸獎能激起他們強烈的事業心,有利于他們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前幾年報社有一位年輕記者,大家一致對他看好,認為是一顆好苗子。于是,大家從各方面幫助、鼓勵他,對他工作中的每一個閃光點都不吝表揚,同時也壓擔子,有意識地讓他擔重任。經過幾年磨礪,他如大家所愿地成長為一名優秀記者。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其工作熱情異常高漲、工作態度十分端正,遇到重大任務或急難險重的突發事件,他總是第一個主動請纓,奔赴一線。2011年6月黃山市遭遇特大洪災襲擊,連續奮戰幾天大家都十分疲勞。這天晚上10時許,這名年輕記者正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值班,獲知休寧縣一個山村因地質災害隨時有塌方的危險必須馬上轉移群眾。他二話沒說,立即冒著瓢潑大雨啟程趕赴現場。回到報社已是凌晨2時多,他又馬上著筆寫作。第二天,當散發著油墨香的報紙送達讀者手上時,大家紛紛對報社的獨家新聞《雨夜深山大轉移》豎起了大拇指。而此時,這位年輕人對回程路上遇到泥石流的危險報以輕輕一笑。現在,出于事業發展長遠考慮,報社又將他調往管理崗位鍛煉。
多夸性格內向的人。記者吃的是“百家飯”,需要同各種不同職業的人打交道。在這方面,外向的人具有先天優勢,內向者打開局面的能力相對弱些。在盡量給內向者“打氣壯膽”的同時,我同他們一起分析內向性格細膩、專注等特點,鼓勵他們多觀察、多思考,把優勢發揮出來,運用到工作中去。如是取長補短,也一定能當好記者。
適時夸夸“老記者”。一個工作時間干長了,新鮮感少了,激情或多或少都會消退,甚至會產生職業怠倦。“比螞蟻忙、比騾子累”的記者職業恐怕更是如此。適時而適當的夸獎是讓“老記者”們保持狀態的一種好方法。
把握夸獎時機。除工作做得出色等及時給以表揚外,尤其要在記者受到委屈時予以鼓勵。我們的記者有時在外采訪過程中會受到莫名的指責與刁難,甚至有仗著某些“威勢”告刁狀。此時,在幫助記者分析原因、提醒注意規避外,最主要的是尋找出其堅持職業精神的“敬業點”,予以肯定,進行鼓勵。
另外,還要注意夸獎的方式方法,有的適合在公開場合夸、有的適合私底下夸,有的適合當面夸、有的適合背后夸,都要根據不同事情、不同對象具體對待;注意夸獎的分寸,把握好度,切忌夸過頭而導致飄飄然。
夸獎不等于不批評
盡管夸獎有諸多好處,但決不是說只夸獎不批評。對于造成工作失誤失職行為的,該批評就得批評。對于屢教不改的必須嚴厲批評,甚至提請上級予以處理。
批評要把握好幾點:一、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二、本著有利于促進工作的原則,而不是逮著機會故意刁難,使人難堪;三、不當著別人面批評,給他人留面子;四、言語盡量和緩,不傷人自尊自信;五、過激的批評后要適時安撫。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日常工作中,最好還是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
說句好話輕而易舉,只需要幾秒鐘,但它的功效卻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夠讓一個人受益終身。實踐證明,夸獎鼓勵不失為培養記者隊伍的一種好方法。用這種方法培養起來的隊伍,自信心足、上進心強,激情四射、干勁十足,并且每個人都有非常高的自律性自覺性,遇到難題難事從不推諉扯皮,總是最大程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做到最好。近些年來,在各類新聞獎評選中報社記者年年皆有斬獲,其中獲得安徽新聞獎一等獎四次;還有多名記者獲得多項省、市先進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