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摘 要:學生在面對多樣性、復雜性的社會環境時,如何正確地執行自身道德行為,其道德判斷起著重要的作用。總體上來說,由于小學生年齡的局限,他們的道德判斷意識、道德和倫理標準的批評意識都比較薄弱,最容易發生道德判斷錯誤,這對他們道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都會不利。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并搜集整理了關于道德判斷能力的書籍和論文,結合幾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出語文教師培養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學校是培養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形成的重要場所,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則是現實生活環境中小學生必須面對的,他們還必須接受挑戰,面對現實的社會生活做出選擇。所以家庭、社會與學校要形成凝聚力,讓小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從生活中感悟,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促進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思考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怎樣做。學校教育除了執行已有的規章制度,還應該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措施;家庭教育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從自身去反省,發現問題,從而影響和改變孩子;社會肩負著對學生道德培養的重大責任,應該呼吁全社會,動員強大的社會力量,凈化社會道德環境,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從小抓起教育道德。根據本次調查和閱讀參考大量文獻,提出以下培養策略。
一、強化學校道德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大多數學校都是以直接的道德灌輸為主,德育課程的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在快速發展和變化的社會現狀下,依靠直接的道德灌輸是行不通的。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22世紀全世界道德文明的落腳點在中國。”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中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這種文明是來自心靈深處的。
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是個深奧的心理學問題,但學校要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我認為落腳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上。簡言之就是語文課本上要增加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先從語文課尋找突破口。
二、注重家庭對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
馬卡連柯說過:“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舉止的注意,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家長在家庭中的言行舉止,對子女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從而真正地發揮出家長在家庭道德教育中主體性的表率與引領作用,并通過家長這種明顯的、持久的、直觀的榜樣作用,帶給學生最具實效性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家長應提高自身素質,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良好行為影響孩子,讓孩子以父母為榜樣進行效仿,從而提升其道德水平。
三、發揮好社會道德環境育人的功能
除了家庭和學校教育之外,其他社會團體或者組織對小學生的影響力也很大。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廣泛而靈活、多樣且及時的,能更大程度地彌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社會環境包括社會風氣、文化習俗、道德觀念等人文環境。宣傳傳統文化,人人以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為驕傲,營造一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小學生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通過社會環境的影響增強道德認知。我們應該呼吁社會全體,凈化社會道德環境,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小學生在一個有正確道德價值觀的社會環境里成長,通過所聞所見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
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主,增長學生自身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通過社會實踐,使其受到社會中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熏陶,然后轉變思想。小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到履行道德的愉快感,體會到道德能力的重要性,這些實踐經驗都將使他們在道德及利益沖突面前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學會如何自我調節和自我完善,通過實踐得到檢驗,全面了解社會,逐漸改變對社會已有的消極看法,就可以在面對社會實踐中的道德判斷問題時,根據自己的道德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社會道德狀況日益令人擔憂的現實情況下,對于小學生而言,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影響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培養的三個重要的教育系統。這三個系統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本文通過認真研究,對于這三者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一些培養小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策略構想和具體措施,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滕宇.對培養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一點思考[J].天津教育,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