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美琴
摘 要: 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語詞匯量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一個漫長而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從小夯實語言文化基礎,引導學生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逐步積累詞語,才能收到實效。教師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語言文化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逐步積累漢語詞匯的良好習慣;掌握生字生詞的正確寫法和準確含義,夯實語文識字基礎才能突破語言教學難關,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詞匯教學 文化基礎
一、突破區(qū)域文化影響夯實語言教學基礎
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漢語詞匯明顯地、廣泛地反映了地區(qū)文化差異,孩子們接觸語言前首先從父母那里學到一些方言。有些意思的表達在漢語里有許多相近的詞,尤其在不同地域。所以在語言閱讀過程中,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讀者可能對文本語義的理解有一些偏差,也有許多詞在另一種地域文化中找不到對應的詞語表達,這種現(xiàn)象不容忽視,教師要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孩子們掃除源于地域文化差異的語義障礙。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找到一些對應詞,通過詞義聯(lián)想和文化意象的解釋,盡可能減少由于地域文化差異而導致語義不同的尷尬。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大量閱讀過程中夯實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對此,老師的及時過問和適當獎勵至關重要,是激勵學生堅持課內外廣泛學習語言的動力。老師要針對語文教學中詞語的地域文化及相關問題及時溝通,并且以此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興趣,有效解決學習語言過程中的難題,從小夯實基礎。教學中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分類指導,引起學生的注意。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詞的寫法,適當結合幽默的成分,使孩子們終生不搞錯,這種嘗試收到了較好效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在閱讀取得效果后,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許多學生跟老師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新詞匯,有些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詞語,非常有意思,這樣便于大家提高學習語言的效率,有利于強化識記效果。對于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詞語難題,老師不要輕易解答,最好通過一凡討論或其他方式,等到時機成熟再做最終解釋,以便加深印象。師生共同探討一些較難記憶的字詞,融合相關地域文化特色內容增強趣味性,提高識字能力,有利于夯實小學生的語言基礎。
二、把具有相同特征的詞匯進行歸類記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對所有學過的詞匯進行分類,并且按照不同的種類歸類,然后分別加以記憶。有相當一部分詞存在共同特征,有的是同義詞,有的是反義詞,有的是讀音相同或相近,但其詞匯含義卻完全不同的詞語,把這些詞進行歸類記憶效果更好。有一部分字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有的詞語的偏旁部首相近,但詞義完全不同。無論從語義還是表達技巧方面,漢語詞匯都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和相互關聯(lián)性,需要根據(jù)相同特征進行分類,便于更好地識記。因此,在漢語詞匯教學中要找出詞匯的特征,然后歸納處理,進行有效記憶。漢語的同音字中有一些詞的書寫形式不同、詞義不同,而讀音則相同,所以容易混淆,較難區(qū)別,對此教師要及時給以指導,有意識地把這些詞歸納并加以對比,這不僅僅是為了加強記憶,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些相似詞匯的不同含義。在漢語詞匯學習中,學生通過詳細的歸納對比,準確而快速記憶一些較難識記的字詞,牢固掌握每一個詞語的含義。聯(lián)想記憶可以分為詞形聯(lián)想和意義聯(lián)想兩種,這兩種方法都是把生詞與記憶中自己熟悉的、能夠加深自己對生詞理解的概念聯(lián)想起來,使生詞變得更容易記憶的一種方法。在漢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字詞有其反義詞,因此,當看到某個詞時,就可以聯(lián)想到與之相反的其他詞。第一種方法詞形聯(lián)想法,即看到一個詞就想到與此詞形似的另一個或另一些詞,這樣就能達到快速有效地記憶詞語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夯實詞語基礎極為重要,有很多讀音和書寫形式不同,但在意義上卻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我們把這些詞稱之為同義詞,要歸類記憶,從小開始逐步積累。為了準確使用、理解和有效記憶這些詞語,可以把這些同義詞歸納在一起,利用反義聯(lián)想法對詞語加以對比記憶,會發(fā)揮事倍功半的作用,進一步加深印象,增強識記效果。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對語言實踐能力形成的桎梏,單純的詞語背誦代替了小學生對詞語豐富含義的理解,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的作用。詞語作為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載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思想價值。教學詞語時,單獨用傳統(tǒng)方法記憶顯得枯燥乏味,而且容易遺忘。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記憶,進行趣味化記憶,可以記得牢、記得快、記得有準確。我們深刻體會到在詞語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相近詞,如讀音相近、字形相近、音形相近、詞義相近等效果會更好。
三、在閱讀與寫作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最重要的是結合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詞匯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豐富語言準確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對漢語字詞的熟練掌握是提高閱讀、寫作能力的基礎,是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關鍵。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指導閱讀方法,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擴展性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廣泛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閱讀訓練,在閱讀實踐練習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未來成功地閱讀任何文章取決于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通過閱讀從中獲得的豐富知識,無論這些知識是經(jīng)驗所得還是通過閱讀學到的,都極大地影響下一步的閱讀理解過程,關系到小學生語言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程度。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同一個詞匯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特殊意義,結合一些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知識,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利于強化詞語的記憶效果。閱讀教學對學生語言感悟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快節(jié)奏時代的要求,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引進快樂閱讀的寶殿,加強課內外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詞匯和語言的感悟能力,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字詞,加強對字詞句的記憶,加深理解,從而實現(xiàn)對全篇課文思想意義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加強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進行有效引導,結合社會生活,把握時代脈搏,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教學,逐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構建人文情懷,提高知識積累和文化素養(yǎng)。加強閱讀教學實踐,在大量課內外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語言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強化文化意識和語言環(huán)境對詞語的理解效果,為學生營造有利于促進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和諧文化氛圍,讓他們在溫馨而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新的字詞,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習慣,營造適應語文教學的最佳語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