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摘 要: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困生一定要不拋棄、不放棄,注意不斷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愛學習、會學習,進而使班上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關注 自主 自信心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班級中的學困生,他們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不良。如何在課堂上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必須關注的問題。下面就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關注學困生,激發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重塑學習自信心。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與學困生交朋友。實踐證明,小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教師,而喜歡上他教的那門學科。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我班一個女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差,反應較慢,而且特別懶惰,常常不主動完成家庭作業,自己也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內心還是想把學習搞好的。于是,我在課堂教學時特別尊重、注視、寬容她,常常用鼓勵性語言評價她的發言,哪怕一次小小的發言,也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主動參與學習的自信心。家庭作業也對她單獨布置,讓她慢慢成功地改掉懶惰的壞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成功的獎賞會使學困生產生喜悅情緒,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老師、同學的幫助,以及她不懈的努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課堂上也能大膽發言了,讀課文也流暢多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困生創造能充分展示學習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到成功之樂,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自信心,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
其次,關注學困生,使他們享受班集體的溫暖。
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把學困生融于各個學習小組,使他們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此外,還要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樹立學習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習質量。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我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有意識地把好、中、差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只安排一個學困生。對于小組里成績較好的學生,給他們提出明確要求和任務:小組合作學習時主動幫助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督促、幫助學困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并給學困生提出明確要求:每次小組討論、交流時必須發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生發言、“差生”無言的局面。今年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學生,個頭較大,學習基礎卻很差,基本的識字、寫字、拼讀音節都不過關,我專門安排兩個學習較好的學生和他一組,一人負責補習舊知識,一人負責輔導新知識,幾周下來,效果明顯。
第三,關注學困生,教師的教學重心要下移。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面向全體外,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教學重心必須下移。首先,課堂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各個小組中,特別關注學困生的思考、發言,引導、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在小組匯報時,把教學目標直接指向學困生,讓他們代表小組匯報合作學習結果。并提問:“通過剛才討論,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這樣想?”等等問題。有的學困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想回答又怕答錯時,這時,老師要給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勵,會使學生的思維發生質的飛躍。既檢查小組討論情況,又可檢查學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教師及時調控課堂有很大幫助。
總之,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學困生一定要不拋棄、不放棄,注意不斷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愛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進而使班上學生全面發展。這樣學困生的成績才會提高,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此論文為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的研究論文。課題批準號:DX【2013】GHB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