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笑顏等
摘 要: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檢驗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從純粹教師角度轉化到學生角度,重新構建一種考核模式,作者采用在醫學高等數學考核中引入學生自主出題模式,讓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參與命題,發掘自己的理科生稟賦。結果表明,自主命題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互教互學的學習精神,促進了師生之間互相交流與學習,從而推動學生探索高等數學的學習規律,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幫助老師發現教學死角,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等數學 自主命題 自主學習 考核模式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考入醫學院校的學生雖然都是理科生,但實際上很多數學生是抱著不再愿意學習數學的態度才選擇的醫學專業,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數理邏輯分析的枯燥和抽象及被動式的灌輸。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醫學院校中,而且存在于其他院校非數學專業的學生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重構合理的高等數學考核模式,以考核模式激發學習熱情,是我們長期以來思考的一個問題。
為此,我們在《醫學高等數學》考核中進行了一次教學改革,開展了學生自主命題活動。引入學生參與命題環節,將學生自主命題作為期末試題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落實其主體地位?;顒有Ч砻?,只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運用多種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就能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發掘自己的理科生稟賦,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一、實施方法
第一階段:觀察選拔分組
我校某年大一新生本科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口腔醫學9個班,共273人為測試對象。開始上課時,就要通過堂表現,課后作業、平時測試及與學生溝通等方式觀察學生,并于教學進行到4次課時,挑選出熱愛并善于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然后,讓這些人擔任班級的數學小組長。根據不同的教學模塊分成對應的數學小組,每組成員數目相當,但可以自愿結合。剛進入大學,學習分組出現在醫學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學生既覺得突然,又覺得興奮,有了某種歸屬感和方向感。
第二階段:學生個體自主命題
由于我校的《醫學高等數學》是考查課,學時為32學時,共16次課,因此命題采取兩種簡單形式:選擇題和計算題。要求每組同完成自主命題。命題形式為每班2組選擇題和2組計算題,每組出題的數目控制在10個。題目來源可為除教材之外的圖書館館藏資料與互聯網資料。必須手抄,并給出答案。由小組長和學委控制,在同一班級內部各組及不同班級之間,彼此的題目不能重復和過分雷同。出題時間限定在8次課之內,期間各組、各班的同學可進行協作、討論、與老師交流等方式,最終確定本組的試題。所有學生參與出的試題,經過教師篩選,核實,確認答案無誤,可作為期末考卷的候選試題。通過與學生的及時交流溝通,發現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幫助教師發現教學死角,達到改善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的研究目的。最后的期末試卷的構成是學生命題與教師命題各占50%。在學生命題的構成中,各班命題權重基本相同。
第三階段:問卷調查、總結報告和訪談
為調查學生對自主參與命題環節的教學實踐模式的態度和看法,我們設計發放了調查問卷,問卷的設計經過了兩版改動,第一版在小范圍內預調查了一次,之后才正式確定發放內含21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如下:
1.如果《醫學高等數學》是考試課,你的學習態度如何?
2.參與出題,是否提高了你對本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3.參與出題,對增強你的自學能力是否有幫助?
4.參與出題,對你的創新能力提高是否有幫助?
5.參與出題,對你的批判性思維的發揮是否有幫助?
6.參與出題,對你的團隊協作精神是否有幫助?
7.參與出題,對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8.為了出題,你是否參考現有教材的題目?
9.為了出題,你是否查閱圖書館的其他參考書?
10.為了出題,你是否上網搜索題源?
11.你的題目來自哪里?
12.本小組的成員間是否交流溝通各自的題目?
13.小組其他成員對你的題目的評價如何?
14.當你的題目與小組其他成員有沖突時,你會怎么做?
15.參與出題后,你覺得如何?
16.《醫學高等數學》是考查課,這學期你的學習態度如何?
17.如果有后續課程進行類似的嘗試,你將如何?
18.你對醫學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學習效果的總體自身評價如何?
19.參與出題,對你通過獲得適當信息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幫助?
20.你應怎樣學習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1.教師應怎樣教學更有益于你學習?
22.對主講教師的意見與建議?
問卷調查結果由Excel2007錄入,經SPSS22.0軟件統計,以頻率分布統計分析,結果以百分數表示。教師隨時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活動的進行情況。
二、結果分析
發放正式調查問卷273份,回收后的有效問卷為249,有效率為91.2%。無效問卷包括:17份沒有按時返回的問卷,7份單選題出現多選回答的問卷。調查問卷客觀題19道(1—19題),其中第7題和第15題是多選,其余為單選;主觀題3道(20—22題)。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通過參與出題,有54.5%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對本門課程的興趣;有56.3%的人認為有助于自學能力的提高;有70.9%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創新能力;有85.8%的同學認為有助于發揮批判性思維能力;有47.2%的同學認為有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同時也有36.3%的同學認為無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為了出題,有60%的同學沒有參考所學教材,而余下40%的同學參考了現有教材;90.9%的同學到圖書館查閱了相關資料;54.5%的同學上網搜索題源;但題目來源最終來自圖書館資料書籍的占72.7%。通過出題,認為對通過獲得適當信息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幫助的占74.5%,而認為幫助一般的則占余下的25.5%。出題過程中交流各自題目的占76.4%;對其他參與人所出題目做出評價的占41.8%,不做任何評價的占45.5%;當發現自己的題目與其他人沖突時,100%的同學會自己重新再找新的題目。如果后續課程進行類似的活動,持有歡迎態度的占90.91%,持反對態度的占3.63%,持無所謂態度的占5.46%??梢姸鄶祵W生對自主命題的活動還是支持的,因為可以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使初到大學的學習生活減少盲目感,增強方向感。
為防止情緒平移和心理防御,以下問題間隔較遠提出,即醫學高等數學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的學習態度區別,結果是:若為考試課,則態度非常認真的有83.64%,認真的有14.55%,一般的只占1.81%;但若為考查課,則態度非常認真的有5.45%,認真的有61.82%,一般的占32.73%。當學校的獎學金和其他政策導向及某種因素掛鉤時,某些學生的行為趨向肯定受到掛鉤因素的驅動。所以,這種利益導向會使部分同學學習興趣呈功利化和實際化。教師在明確了這種學習背景后,更應該加大力度進行備課、授課,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方探討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參與到醫學高等數學的學習過程中。
由于考查課與學生的獎學金評定等其他個人利益關聯并不密切,因此學生作出這樣的選擇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同學們對于此次自主命題還是有著客觀的認識。對于參與出題的認知(多選),有12.7%的同學認為需要準備較多的內容;有58.2%的同學認為雖占用一些課外時間但很值得;而有18.2%的同學認為雖然需要準備較多的內容、并占用一些課外時間但仍覺得很值得;也有5.5%的同學認為做這樣的出題準備是輕車駕熟的。至于參與出題的最大收獲(多選),盡管具有相同單選項或多選項的人比較分散,但總體上有60%的同學認為重新系統地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65.5%的同學認為強化了某些公式定理的記憶和理解;有40%的同學認為提高了邏輯推理的水平;38.2%的同學承認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有1.8%的同學認為什么也沒學到??梢?,盡管了解醫學高等數學作為考查課的非重要性,但多數同學還是認可這種活動的積極意義。因此學生在自主命題的過程中還是收獲頗豐。
另外,學生在主觀調查的過程中,有人直言不諱地提出意見,而有人則是模棱兩可或者無所謂,但不管怎樣,回饋信息都為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建議,讓教師受益匪淺。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實現了項目預期的主要目標,即通過建立學生參與命題的通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自己的理科生稟賦,探索高等數學的學習規律,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同時,幫助老師發現教學死角,旨在增強教學效果。上述目標雖已基本實現,但也出現了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情況,問卷調查體現出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從團隊協作一項的結果反饋看,就不是十分理想。比如,當與他人題目相同時,超過95%的同學選擇的是自己重新選做,而沒有讓別人重新再找新的題目。這雖然體現了友愛的精神,但反映了學生缺乏堅持己見、與他人協調溝通的能力。除此之外,對于回答“參與出題,是否對你的團隊協作精神有幫助”一項,有36.3%的同學認為這無助于自己團隊精神的培養,這個結果出乎我們意料。原以為,這樣的分組活動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但有如此之多的同學沒有這樣的感受與認知,說明出題活動執行的過程遠比我們想的要復雜。在與很多同學們多次交談之后得知,由于是剛剛進入大學,很多同學靦腆又不知道如何溝通,因此,自主出題時多是獨來獨往,加之數學組長雖然擅長學習數學,但并非全都擅長組織與管理,造成部分數學小組同學零交流,只是將題目上交并確定沒有重復題就結束了。然而,有的數學小組活動執行得非常好,題目提交上來的格式整齊,人員交流異常順暢,彼此加深了印象,加深了友誼,開闊了視野,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也實現了本項目的一個目標,有47.2%的同學認為有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因此,這種模式既令我們感到欣慰,又提示我們需要反思。
三、小結
總之,通過這項改革,收益很多。第一,參與改革的班級在期末考試中成績高于平行班,這足以說明自主命題的效果。第二,學生對參加這樣的考試活動不僅提高了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部分同學的團隊協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第三,改進考試的方式,倡導靈活多樣的原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對教與學的效果從單純的檢測轉化為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第四,能幫助教師及早發現教學死角,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王雅麗,張文敏.高職高等數學考核方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3)下:118-120.
[2]傅葦,徐彩霞,龍蘭,等.大學本科數學考試模式改革探索與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202-203.
[3]王蒞.對高校課堂教學延伸的思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87,99.
[4]胡洪萍,魏孝章.高校數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1-84-87.
[5]李欣中.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多維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
[6]丁琦.考試數據縱橫向分析及其對教育評價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7]黃鶯,鄒兆南.評測試卷命題質量的數學模型[J].大學數學,2009(6):131-137.
[8]翟晶.英國高校課程考試模式對我國高??荚嚫母锏膯⑹綶J].職業與教育,2009(1):108-109.
[9]董衛,張清年.包容性發展理念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12):165-169.
[10]孫璐,陳洪海,王春,等.高等數學考試方式改革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3(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