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雪芳
摘 要: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語文課必須運用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等,使學生領悟生活的真諦,陶冶情操。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審美情趣 培養方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蘇教版小語課文文質兼美,字里行間閃耀著美的光彩,蘊涵著美的情趣,教師應發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審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和培養。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激發和增強學生的美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呢?下面我就結合《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學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優美情境,欣賞自然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界的景物更精彩紛呈:山川草木、風云雨露、日月星辰、鳥獸魚蟲等,這些自然景物是絢麗多彩的。在蘇教版小語教材中,就不乏以自然美描寫見長的文章。如《西湖》、《廬山的云霧》、《黃山奇松》、《鼎湖山聽泉》、《霧凇》、《泉城》等,它們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出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我們應利用課文內容固有的美,努力為學生營造美的氛圍,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移情大自然,幫助學生領悟自然美。
以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少年王冕》為例,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精心描繪大雨過后那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簡直可以說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但是由于學生和這幅“雨后美景圖”的距離相差甚遠,枯燥的學習使學生很難留下深刻印象,更別說領悟其中的自然美。于是,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生動性,創設優美的情境,強化學生的藝術感受,喚起他們對這幅“雨后美景圖”美的思考。我創設了和王冕一起放牛的情境,一聽——伴著抒情的語調,聽抑揚頓挫的朗讀,以引導學生“親臨其境”產生“身在畫中”之感。二看——伴著柔美的音樂,看“雨后美景圖”: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天空”——“山上”——“湖里”。黑云邊上鑲了白云,山上或青或紫,山下樹木“青翠欲滴”,湖里荷花、荷苞上水珠“晶瑩透亮”,各顯風采,這一切構成一幅美得動人的天然圖畫,學生情不自禁地贊嘆那兒的美。三說——各抒己見,說感受,談看法。說畫面色彩豐富,地上的“紅”、“青”、“紫”、“綠”與天上的“黑”、“白”遙相呼應,彼此協調。談景物錯落有致,山上樹木蔥蘢,湖里荷花斗艷……學生無不為之折服,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美,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在聽、看、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內容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的情感因素被激起,大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何樂而不為呢?
二、抓住關鍵詞句,感受語言美
各種體裁的文章,其語言都獨具特色。詩歌用字凝練、傳神;散文句式優美、多樣……總之,教師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以發現語言美。
在《少年王冕》這篇課文中,以第五自然段雨后美景的描寫為例,如文中有這么一段描寫: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找得湖水通紅……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拌偂?、“透”、“洗”這幾個動詞的準確運用,把整個景物描摹的動態十足,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又如當母親送王冕去秦家放牛時,替王冕“理理衣服”并說道:“你在這里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我讓我牽掛?!弊邥r母親是“含著眼淚”的,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深情的叮囑,道出母親對王冕的關懷、疼愛之情及自己無奈的心理,這是何等傳神。
像這樣的地方,教師都應善于捕捉、發現,并反復指導學生品讀,體味其美的韻味。此外,對于課文中傳神的字眼、含義深刻而豐富的句子,以及人物極富個性的對話,都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感受語言美。因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欣賞語言藝術美是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的金鑰匙,更是提高民族人文素質的奠基石。
三、憑借人物言行領悟品格美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還要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向課文中的優秀人物學習,用真善美的人性感染人、教育人。蘇教版小語課文中出現不少普通的人物,但他們又有獨特的“不凡”之處。例如不畏艱難險阻劈山救母的沉香;為了治水三次經過而不入家門的大禹;為寫《國榷》奮斗二十多年的談遷;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白衣戰士葉欣等,這些形象都是感人的、美的,他們無一不是學生學習的楷模。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細細品味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看到這些人物金子般的心靈。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地發掘這些美的形象,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增強識別真假、善惡、美丑、是非的能力,達到凈化心靈、塑造品格的目的。
在《少年王冕》一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人物的言行特點,通過想象重現人物形象,感受少年王冕獨特的性格特點。對少年王冕人物特點的認識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少年王冕可說是孝敬長輩、勤奮好學的,學生要體會到這一點,必須緊扣少年王冕的行為。因此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少年王冕言行的句子。在母親無可奈何之下,他去隔壁人家放牛,他反倒安慰起母親“我在學堂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在放牛時,他不忘讀書學習,點心錢“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偷空”買幾本“舊書”;學畫他決心大,信心足,“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他攢下錢來,“托人”買顏料學畫,學成后得了錢也不忘“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找到相關的句子后,再引導學生深深地體會這些語句,品悟少年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體驗,對少年王冕的形象有更深刻的感受。我認為,對于像少年王冕這些優秀形象的挖掘,能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受到美的震撼,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受到深刻的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深入挖掘這類課文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受到教育,使其正確地辨別社會上的真善美假惡丑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現象,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實踐使我認識到:美育是一件閃耀著奇光異彩的教書育人的法寶。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美育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讓教材以美的魅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以美的情感激蕩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