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娟
摘 要: 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師生發展的主陣地,因此給學生創設充滿激情、開放與合作的數學課堂,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 數學課堂 開放 合作探究 情感 自我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的前言部分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變得快樂而富有情趣,幫助他們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帶著這一問題,筆者以《課標》理念為指導,立足實際,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給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學生“自主發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而要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究、去感知、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鼓勵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究。例如,在教學《統計圖》(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統計圖,并提出問題:“現在學的統計圖和以前所學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學生認真觀察后,有一個學生發言說:“這也是條形統計圖,但是統計圖的每一小格表示5個單位,而以前學的是表示1或2個單位?!蔽依^續啟發:“那為什么要每一小格表示5個單位呢?”學生又對統計表的數據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經過討論、交流,有一個學生舉手發言說:“因為我們統計的都是幾十的數,如果1小格表示1或2個單位,那要畫幾十格,這樣畫統計圖太麻煩了?!睂W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總結,自主發現,輕松掌握了統計的知識,我也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學得輕松,我教得輕松,避免了“滿堂灌”的枯燥教學。
2.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就會激發求知欲,形成積極的“心向”。在教學中我總會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真奇妙”,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讓學生從心理上樂意學習數學,探究數學。例如,教學《找規律》(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時,有一道題目:☆○□△,○□△☆,□△☆○,?搖 ?搖。像這種幾個圖形的循環排列,要想找出它的規律,首先要弄清它們的循環方向。怎樣讓學生更快地找出規律呢?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四名學生各代表“☆、○、□、△”,按四個圖形的位置站好,然后循環流動。游戲一做完,同學們紛紛舉手,都爭著發言,我知道同學們找到答案了。我請一學生發言,他說:“從剛才四個同學的表演,我發現了第一組圖形的最前面那個移到第二組圖形的最后面了,其他三個圖形依次向前移了。根據同樣的規律,第四組的圖形要將第三組的圖形的‘□’移到最后面,‘△、☆、○’依次往前移。”通過這一個小游戲,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了,其所包含的數學原理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較容易理解。這既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給學生創設一個“合作探究”的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教學?!被顒拥哪康氖歉淖儗W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和簡單的技能訓練性的活動方式,使之通過調查、訪問、考察、測量、實驗、勞動等多樣化的探究活動展開學習。在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一個問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選擇性的商議,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而對于不愛發言的孩子,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這既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學《元、角、分》時,我就創設合作交流情境,以“換錢”為題,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同學們事先帶來的各種物品,各開設一個“商店”,每一小組中有的學生當售貨員,有的當顧客。然后,我提出問題:(1)一張1元可以買幾支5角的鉛筆或幾個1角的橡皮?(2)1張100元可以買幾個10元文具盒或幾個50元的籃球?各小組根據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流,然后拿著錢(學具)進行了購物活動。活動后,各小組各推舉一個代表匯報結果。結果是:1張1元可以買2支5角的鉛筆或10個1角的橡皮;(2)1張100元可以買10個10元的文具盒或2個50元的籃球。同學們在活動中知道了1元可以換2個5角或10個1角,以及1張100元可以換10張10元或2張50元。看著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將較難理解的換錢問題解決了,我感到給學生創設合作探究的課堂是多么的可貴。
三、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感的課堂”
1.調整情緒,充滿激情。
很難想象,一個每天情緒低落,甚至愁眉不展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為了把美好的情感傳遞給學生,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痛苦和挫折,每次上課前我們都應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緒,把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每一份積極感悟,每一份快樂情感,通過自己的教學,用自己的語言、眼神、動作傳遞給我們的學生,展現給他們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學生充分感受自己快樂的心境,從而感染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覺得快樂和輕松,充滿求知的夢想與激情。
2.尊重“需要”,注意“激趣”。
“需要”是學生認真學習并獲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學生內心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學數學知識的內容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巧設懸念等方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我插入了“老狼和小紅帽”的故事:老狼要吃“小紅帽”,“小紅帽”們必須團結起來,合力對付老狼。請8人充當“小紅帽”的角色,我充當“老狼”的角色。其他學生一齊問:“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師說:“3點了?!?名學生就每3人抱在一起,其他學生根據此列除法算式。進而,不斷變換“小紅帽”的人數和點數進行游戲,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在犯錯與糾錯的過程中,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輕松自如地學習。從中深化了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提高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給學生創設一個“自我評價”的課堂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表現,它是激發人向上進取的內在動力。《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體現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評價。要求評價對象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而言,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學生的自主發現問題,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對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吝贊許和鼓勵,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并要留給學生機會和空間,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反思學習的成敗得失,不斷體驗自我評價的樂趣,從而不斷體驗成功,超越自我。在教學《銳角和鈍角》時,我設計了一道開放題:“有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讓學生利用學具大膽動手剪,剪完后進行討論交流,最后發現了一小組開展得特別順利,很快就有了答案。我就請這個小組的其中一個成員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驗,他想了想說:“我們組先討論有幾種剪法,然后合理分工,三人負責剪,一人做記錄,所以能很快完成任務。而其他小組的同學都各顧各的,誰也不聽誰的,所以不能順利完成任務?!甭犃怂麑ψ约簩W習情況的評價,我及時給予鼓勵,并要求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同學們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對待自我,學會了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充滿激情、開放與合作的數學課堂,能帶給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數學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