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為
摘 要: 當前,高中學困生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困生人數明顯增加。特別是高中學困生,要查清其產生的主要成因,尋求相應的轉化策略。本文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入手,在實施過程中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 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進入高中以后,所學內容整體數量較初中劇增,不少學生無法適應高中學習而變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致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的。教師應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要對他們進行外語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習外語的狀況,找出學習困難的原因并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一、高中學習困難生的現狀與存在成因
1.學生學習起步不一致,導致基礎參差不齊。高中生相當一部分源于農村村校,而農村學校教學從小學開始或重視不夠。在中學階段,中考備考時追求升學率,只重知識,不重能力。這些在無形中造成高一學生起點的差距。
2.造成高中學生學習有困難,除了內部原因之外還有家庭、學校、教師和教材等外部原因。現行高中教材內容多且難,復現率低,銜接坡度大,更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教材難教難學是產生高中學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受高考影響,日常課堂活動充斥大量練習,一些學生不重視課堂活動的運用。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與老師課內外多交流,學困生都認為老師的批評可以接受,但最不能容忍老師的冷嘲熱諷及鄙視的目光,希望老師不要總拿成績評定他們,對待優生和學困生的態度要一視同仁。
3.學習方法與習慣的不科學性,記憶方法死板,學習方式的簡單處理,課文內容膚淺理解,更談不上方法的積累和知識的梳理。
4.老師不重視。我在近幾年校際或區際教研活動中,注意到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老師在提問學生時根本沒有照顧到那些弱勢群體——學困生。
5.這些學困生中,絕大部分學生都曾經做過努力,試圖提高學習成績,但因種種原因而放棄。由于這些因素造成學困生諸如壓抑、自卑等心理障礙,大大制約他們的意志、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挖掘與開發。
二、學困生的轉化與策略
所謂只有不會教書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個學困生都可以取得進步,只要我們給予合適的定位。正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因此我們可以從下面探討與研究努力方向。
1.加強交流,關心身邊的每一位學困生。學困生的自尊心更強,更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信任和鼓勵。良好的師生感情能夠有力促進學生學習。當學生喜歡老師時,學生就會感受到上課是一種享受,樂于聽老師講解。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技能、方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情知交融、以情促知的教學效果。認真細心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積極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從而堅定信念,使聰明才智得到有效發揮。
2.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一種能夠使人奮發向上的內部動力,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礎。實踐證明,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老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就要多鼓勵、常表揚,逐步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他們堅強的自信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動力和認為自己可以學好的信心。如何讓學困生對學習感興趣?老師授課時要運用充滿情趣的教學方法。在此前提下力爭把課堂變成一個純知識交流的課堂。要從簡單的開始,學生首先明白自己在學什么,學到了什么。再者,為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需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如初學、鞏固和復習)采用不同講授方法。
3.幫助學生處理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一些學生沿用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導致高中階段學習盲目,無所適從。初中學生對知識多是機械記憶,對課文強化背誦;高中學習憑理解、重推理。對知識的學習更側重篇章結構的理解,而解題則緊繞推理、論證。幫助學生認識差別,盡快適應高中生活。
4.提高教師的親和力,創新教學,激勵學困生。老師的品德與威信如何能決定學生的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象。教師應學會賞識,隨時捕捉不同學生的思維發散點,重視這些學生的接受能力。平時在課堂上我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偏易的任務或題目,降低一定難度供學困生參與和解答。講解知識時,盡量分解難點,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上黑板板演時適應他們的實際能力,只要他們對了,我就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極易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讓他們體驗到成就感。
5.逐步夯實學困生雙基,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學困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思維能力較弱,以及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到位,有時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知半解,這些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影響平時學習效率。因此,應讓學生明確并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培養推斷能力,讓他們在心理壓力上減負,在綜合運用能力上脫貧。適當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并加強變式訓練,從易到難、從簡到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高中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漫長而細致的工作。要帶著“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的信念對待學困生,不斷尋找能使這些學困生發揮自身潛能的教學秘訣,并堅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古訓,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常抓不懈地扶持學困生,使他們徹底脫困。
參考文獻:
[1]戴斌榮.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與教育.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
[2]錢在森,主編.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張慶林.最優學習方法.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