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華
摘 要: 在任教初期,初評學生作文,常感到學生在寫作中語言生硬,句子不通,結構不完整,甚至有些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于是,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最終總結出“寫作的基礎來源于對作文的興趣”。作文要寫好,興趣很重要。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尤為重要,因此應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關鍵詞: 小學生 寫作教學 激發興趣
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常用的幾種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歸納如下。
一、在觀察事物中激發興趣
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和起點,也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和“積蓄”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如:低年級學生可先察看他們興趣濃厚的小動物。例如,小花貓、小白兔、小羊羔、小牛娃……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毛色、體態,觀察它們是怎樣活動的,是怎樣吃食的,邊觀察邊說出一些特征。隨身帶上筆記本,即時寫出它們的特征,為今后的寫作做好鋪墊。隨著學生年級的遞增和觀察水平的不斷提高,要逐步擴大學生的觀察范圍,提高觀察的自覺性,培養敏于觀察周圍事物特征的能力。如:觀察周圍的人,像父母、爺爺、奶奶、同學、小朋友的外貌特征及工作學習情況;觀察大自然,像日出、日落、風、云、雨、雪等氣象;觀察社會生活;進行參觀訪問。總之,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為什么?并勇于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有了收獲就記錄下來,哪怕是點滴。怎么想的就怎么寫,教師給予肯定,多做鼓勵。
二、在游戲活動中激發興趣
部分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甚至厭煩。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寫作素材。其實周圍一些事、物,甚至小朋友們平時玩的游戲都是寫作素材。如果把游戲活動列入寫作范圍,先游戲后作文,效果就大不一樣。如今實施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確立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如我在指導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時,為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就在班級內開展游戲活動“吹泡泡比賽”,挑選紅、黃、藍三隊代表上臺比賽,臺下的小朋友為臺上小朋友喝彩、加油,比賽氣氛很活躍,學生興致特別高,使學生感到活動有趣,比賽完畢,讓學生回憶剛才那個熱鬧的場面,并口述比賽經過。因為學生都有了切身感受,是耳聞目睹的真事,也是親身體驗,所以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都有了相應提高,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一改過去那種脫離實際“為作而做”、閉門造車的弊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作文教學中,都是先讓學生搞活動,如演課本劇、表演歌舞、參加學校的大型活動,然后寫作,學生不僅情緒高漲,而且大寫特寫。
三、從自由擬題中激發興趣
自由擬題是學生比較喜歡的習作方法,因此,要力改以往那種教師命題學生作文的舊教學模式,多一些自由擬題,采用自由表達的形式。如:寫一件事,可命題為“記一件有意義的事,討厭的事,傷心的事,奇怪的事;寫人的文章學生可寫某人的天真、無私、大度、愛哭、貪玩……”寫作時可以編寫故事、談幻想、傾訴心里話等。教師的思想開放一些,學生的膽子就會大一些,流露的感情就會更真實,我們更堅信:不管學生怎么寫,都要涉及人、事、物,都離不開生活。
四、在閱讀教學中激發興趣
閱讀課文及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所寫內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美妙之處,使學生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作文能力培養。教學中,我重點挖掘文章中的精華部分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創作熱惰。如:我在教一年級《春天來了》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朗讀課文,要求邊讀課文邊體會,“春天來了,柳樹發芽,桃樹開花”的美麗景色,接著啟發學生敘述當地的春色。于是有學生說:“春天來了,冰雪化了,小草發芽了,綠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有的學生說:“春天到了,農民伯伯開始忙著干活了。”也有的學生說:“春天來了,是因為好久沒有見到我們,想和我們玩游戲。”這聲聲簡單而樸實的童音敲響了春之夢幻之鐘,使同學們感到自己仿佛沉浸在濃濃的春意中,陶醉在盎然的激情中。多年來,我在閱讀教學中挖掘激情,讓學生在美麗的文采中感受到美妙的意境,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自覺地去想、去說、去寫,常常是“一發不可收”。實踐證明,只有在學生對作文感興趣的條件下,才能有創作靈感。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培養學生創作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出發,因人實教。只有不斷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和創作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素質,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出有新意的作文。
參考文獻:
[1]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1.
[2]語文教學中培養角色素質的學習落架[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1.
[3]打破“獨木”天地寬——作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語文(理論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