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周
摘 要: 農村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改作文的現象普遍存在,作文訓練已嚴重違背學生的個性發展。作文教學必須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培養隨時記下來的習慣;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厚積而薄發;發現閃光點,激發作文興趣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作文的困境。
關鍵詞: 農村小學 作文教學 現狀 對策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主干”,但由于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水平比城市小學明顯偏低,普遍存在“兩低”、“兩怕”的現象,即作文教學效率低,學生的寫作水平低,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這無疑影響素質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如何改變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呢?我認為必須從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農村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環境出發,依據作文教學的理論規律,探索適合農村小學特點的作文教學。
一、農村小學作文現狀
從作文教學的實際看,現狀不樂觀,學生怕寫作文,一上作文課,就像換了個人一樣,愁眉苦臉,笑聲沒了、靈氣跑了、個性也逃了,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搜腸刮肚也吐不出兩句話來。隨著語文課節數的減少,大多數老師把寫作文放在周五、周六。結果就出現很多學生不愿意過周末的奇怪現象,經常聽到學生唉聲嘆氣地戲說:“周末就是受難日,我的作文怎么編?”再來看看語文老師,周一上交的作文,一個班找不出兩三篇像樣的,老師一邊看作文一邊發牢騷:這些作文非常差,簡直是胡編亂造,不知所云,真想兩下子給撕了。這樣一來,師生“兩怕”的現象就更嚴重了。
二、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農村雖然在發展但相對閉塞,農村小學生接觸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較弱,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無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所以他們的作文或詞匯缺乏,或文辭不順,或立意不深,或內容虛假,或干脆抄襲他人的作文……凡此種種,屢見不鮮。
教師在農村學校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一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寫作理論和寫作能力都比較差,在寫作課中忽視學生作文的發展規律,談了很多的寫作技巧、寫作手法,然而學生對這些高標準的東西卻沒有興趣。恰是教師自以為設計得很“完美”的作文訓練,限制了青少年的發展,迫使他們背離自己的生活,在被預先設定的框框條條中學著說那些他們不會說也說不好的“合乎邏輯”卻嚴重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假話、空話、套話。一位學生曾對我說:“為了寫出有意義的事、為了制造曲折的情節,‘我’必須曾經犯錯,然后經過教育,成為一個具有高風亮節的‘偉人’。”可見作文訓練嚴重背離學生的個性發展。
此外,一些語文教師把課本的課文當做語文教學的重點,大多數課堂都在講解剖析課文內容,沒能把課文當做寫作范文學習,沒能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尚且沒有這樣的意識,學生就更談不上作文能力的提高了。
三、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走出困境的應對策略
1.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知道的人和事容易寫得生動而具體,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人或事則難以下筆或出現紕漏。因此,基于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只有立足農村生活,讓學生描寫自己熟悉的農村的人和事、景和情,才能使作文教學富有生命力,農村世界雖然樸素而簡單,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可以描繪出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獲,譜寫出生活悠揚的旋律。
2.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培養隨時記下來的習慣。
農村學生有自己的一片生活藍天,他們隨時有機會體驗勞動的辛苦和樂趣:播種育苗,爬樹采摘,養雞喂羊,趕牛下田……學生對于自己體驗過的東西,寫起來才有話可說。但是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本來是曾經體驗過的生活,下筆寫起來卻變成無話可說,或寫得空洞無物,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記錄下當時的生活情景和自己的獨特感受。有句話叫做“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學生親身體驗生活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培養他們隨時記下來的好習慣。對于記錄什么,怎樣記錄,則應強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培養學生采用“五官”齊下的記錄方法,即全面調動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情,再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感,這樣做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避免作文牽強附會,虛有軀殼。作文材料一旦充實,入情入理,就有可能成為妙文。
3.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厚積而薄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廣泛的閱讀對寫作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廣泛閱讀,學生拓展社會見聞,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匯量,發散寫作思路。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加,閱讀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說明了這個道理。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定期舉辦閱讀交流會、閱讀欣賞課、名篇閱讀課,提倡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精讀與博覽相結合、定向與定量相結合、個人與集體相結合。指導學生選擇閱讀,鼓勵他們多讀書,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使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享受無盡的閱讀樂趣和喜悅。
4.發現閃光點,激發作文興趣是關鍵。
學生作文質量不高在農村學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有些作文雖然幼稚,甚至可笑,但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善于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或是一個用的恰當的詞語,或是一句真情實感的話語,或是一段引人入勝的開篇,或是一段精彩細微的描寫,或是一段畫龍點睛的結尾,都要及時給予肯定,把優秀的地方夸得具體,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好,好在哪里。這樣的作文評價既是對學生作文的一次有益的指導,又讓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還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總之,農村作文教學存在很多不利和不足之處,教師在看到問題的同時,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關心和熱愛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積累廣泛的寫作素材,表達真情實感。更重要的是,農村語文教師一定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使命感,捧起一顆愛心培養學生的興趣,讓每一顆幼稚的心靈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筆描繪五彩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