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達

摘 要: 江蘇省對口單招是面向中等職業學校選拔優秀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試,是一種新型的中、高職相互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豐富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有力推動了中職教育的發展,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歡迎。
關鍵詞: 對口單招 高考 復習策略
一、 江蘇省對口單招高考迎來的歷史新機遇
近日對口單招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尹偉民、焦偉、許正亞等同志分別從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工作設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和高等教育學生學籍管理的角度,分析在新形勢下對口單招工作面臨的機遇,強調對口單招對我省現代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施邦暉同志基于我省近年普通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的情況,從現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出發,深入分析我省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著眼長遠,盡早將招生方向轉向中職學生,加大宣傳力度,主動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及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形勢和要求。
從目前的大環境看,江蘇省單招高考迎來歷史發展的新機遇。
二、江蘇省藝術對口單招的發展
江蘇省對口單招是面向中等職業學校選拔優秀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試,是一種新型的中、高職相互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豐富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有力推動了中職教育的發展,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歡迎。
三、提升文化、專業的匹配度——“三”加“三” 方案
研究考綱和高考試題,把握正確的復習方向和高考脈搏。考試大綱是指導高考復習的一個綱領性文件,也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它規定了考試的基本內容和學生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并詳細指明了考試的重點內容,從而做好統籌規劃,制訂各個階段的復習計劃,重點促進文化與專業的協調發展。
因為對口單招藝術高考錄取的一個特定的要求,考生需要在文化和專業必須雙過線的前提下,才能被本科類院校錄取,所以我們在制定美術教學復習策略的時候,必須牢牢抓住這一點。
在鉆研考綱、研究高考試題的基礎上,要制訂比較全面詳細的教學計劃,使得高考這一階段的教學更有依據和針對性。
第一輪復習策略:從高三下半年9 月初~11 月底,利用2 個月的時間,從學生半身像的臨摹,逐漸轉變到畫照片。以素描為主,素描與色彩的時間比可控制在6/4左右,本階段學生色彩方面,可逐漸從傳統色彩過渡到設計色彩。文化與專業的時間,周節數可控制在20/15左右。
第二輪復習策略:從12月~次年2 月底,分專業模塊進行綜合練習,并按考綱要求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復習。結合南藝高職院出的《對口單招專業測試輔導材料-色彩》和《對口單招專業測試輔導材料-素描》的高分卷,典型作品分析、名師點撥、能力訓練,使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從1月中旬開始,這個時間段,時間應向專業傾斜,可采用“三”加“三”的形式,即每天保證文化,語、數、英,共有“三”節課,但每節課時間可壓縮到30分鐘左右,每天有“三”節自習課,早自習20分鐘左右,中自習25分鐘左右,晚自習35分鐘左右,消化文化方面的作業。中午保證30分鐘的午休時間,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這個時間段學生必須休息。剩下來“三”段時間,上午,下午,晚上各有三小時左右,各畫一張畫(高考專業時間素描和色彩是各3小時)
通過這階段的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像打鐵一樣保持文化的火不熄滅。許多學校這一階段往往只強調專業,采用文化完全停課的方式。這樣,學生的文化必然影響較大,到后面文化往往不能過線,與本科類院校失之交臂。
第三輪復習策略:從3 月1日~10日左右,由于專業高考的時間在10日左右,這個時間段可考慮文化停課7-10天,全力以赴強化專業,利用這個時間段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練習與模擬實戰專業考試,通過練習查漏補缺,讓學生抓住重點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尤為重要的是,通過這階段的系統復習與訓練,使學生在專業技能上達到一個質的飛躍。
第四輪復習策略:從3 月初~4 月25 日左右,專業已經考完,學生利用1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文化沖刺。
四、專業提升的策略——“以考促進”的競爭與鼓勵相結合提升學生士氣
每月聯考一次,集體統一評畫,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畫面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其他同學繪畫的優缺點。根據排名讓每名學生,找出一位要趕超的學生。分析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心得,營造班級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鼓勵學生積極對待自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體上體現專業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向生活、引向欣賞大師作品開闊眼界。要讓學生欣賞重要畫派,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用個性化的眼光理解、感悟裝飾色彩,這是本課教學的中心和重點。通過教學,學生了解單招創意色彩,樹立通過對了解單招創意色彩的模仿與創新,樹立成功的信心,對單招創意色彩的多元化定義,尤其藝術追求的個性化、多樣化表現,學生一開始比較難以確定自己喜歡的風格,因此本課的重點內容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克服自身的局限,挖掘潛能,從模仿到創新,走向成功。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稱職的藝術課改教師既要有駕馭教材、正確判斷高考方向變化的能力,做到成竹在胸,心中有數,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又要有洞悉學生學情的觀察能力,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的情緒,不斷分析、調整,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始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專業資源,利用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創造學生創新與表現的機會,實現從專業興趣到文化興趣的“遷移”; 鼓勵學生積極對待自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體上體現專業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向生活、引向欣賞大師作品開闊眼界。教學體現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等現代職業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率,關注可測性和量化指標,以分組討論和過程性評價為載體,以組內自評、組建互評和師生互評為形式,引起師生反思,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