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燕
摘 要: 情境創設不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握情境創設的尺度,創設出適宜學生學習的情境。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情境創設 適度有效
創設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但是,我們也看到,情境創設的不當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消極影響,如過于華麗的情境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思維的深度沒有了,數學課好像上成了生活常識課、童話故事課、游戲活動課……因此情境創設要把握好尺度。
一、情境的創設要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
小學生思維能力迅速發展,邏輯思維逐步形成,學習動機逐漸由興趣型向信念型過渡,但小學生還是以興趣型為主要特征。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還需要考慮教學的新穎性,從兒童生活的現實世界中提取素材,注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有機結合,激起學習興趣,逐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創設一些童話故事、動物游戲、模擬表演、直接演示等情境,使學生進入擬人化的世界,這樣投其所好,不但能增強課堂的凝聚力,而且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教學“認識鐘表”時,讓學生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喚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此謎語不僅有趣而且富有意義。再如教學5以內的減法時,教師創設下面的情境:你們知道小貓最愛吃什么?(魚)星期日媽媽做了五條魚,小貓可高興了,可是媽媽卻說等菜齊了才能吃,小貓饞得團團轉(同時出示燈片)。它看媽媽、爸爸都在忙,就忍不住偷吃了一條(出示燈片)。這時老師提問:現在還剩幾條魚了呢?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激勵下很快地解決了問題。但到了高年級就不能再創設這樣幼稚的情境了,應該以問題為中心,側重于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的自身魅力吸引學生,盡量讓學生通過探討那些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為推動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二、情境的創設要注意與現實生活有所區別
數學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際,但現實生活與數學情境不能等同。事實證明,如果把現實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入課堂,是不恰當的。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穿插了一個購物的情境,確實給人身臨商店的真實感覺。由于物品樣式多、顏色鮮艷,使學生眼花繚亂,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真是熱鬧非凡。但顧及老師講課的同學卻很少,沖淡了對數學內容的研究,喧賓奪主,像這樣的情境不必說與相關的內容是否貼切,就其形式來說是不適合課堂教學的。所以不要認為情境的創設就是現實的寫真,數學的情境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加工的,是擬現實的,是對現實的模擬和改造,是似真非真的創作。不過有些內容確實要與生活世界越接近越好,像長度、面積、體積的認識,方向的認識等,最好能為學生提供真的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操作、探索,最后理解掌握,成為自己的東西。
三、情境的創設要注意與新知識的教學掛鉤
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洛莫夫指出:沒有“純”的外部活動猶如沒有“純”的內部活動,任何一種現實的、實在的活動都既有內部的東西又有外部的東西,它們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可見,必須重視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外部活動,促使學生處于最佳思維狀態;必須重視創造條件促使學生外部活動的內化;必須重視所布置的活動任務真正能促使學生手腦并用、學思結合。
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活動都應當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為宗旨,絕不能把情境設置、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當做課堂教學的擺設,更不能成為追求時髦的一種時尚。所以數學教學應當少一些空洞的說教,多一些實質性的操作、交流;少一些與數學學習無關的花架子,多一些對數學冷靜地思考的探究、實驗;少一些浮躁的表面上的熱鬧,多一些對數學的深刻思考和充分感悟。
如教師在教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時,創設了一個師生秋游的情境(屏幕出示動畫片):“師生共40人,有兩輛車,每車限乘20人。”看完后老師提問:看屏幕給出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了三個相關的問題。此時教師本來應該在此基礎上放手或讓學生探索、研究數量之間的關系,但教師卻又回到了老路上,一句句地問,一步步地講,已知什么,求什么……使得本來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流于形式。
四、情境的創設要注意恰到好處、適度有效
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各種現代手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只注重情境的創設,為了熱鬧有趣,把情境創設及一切問題都放在課件上,整節課從頭到尾使用課件。課堂上教師忙于屏幕、電腦畫面間的轉換,老師的語言全由計算機替代,教師成了播放員,學生成了觀眾,而正常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卻被忽略了。有個教師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在大屏幕上先后出示了三個富有情境的問題,學生獨立解答后,屏幕代替黑板給出了答案。然后教師說:“同學們真不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剛才的問題,現在大家回憶一下,這三道題有什么關系和區別?”可孩子們想了好一會也沒答上,最后有個學生說:“老師,剛才的問題我已經記不清了。”數學課堂教學要把握好情境創設的尺度。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堅定信心,審時度勢,創設出適宜學生學習的情境。
因此,很多數學課都是從一個情境著手展開教學的,如果在課的開始階段能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無疑是有價值的。在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通過情境設計揭示矛盾,導入新課,還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情境設計,使問題不斷深入,讓學生經常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各種矛盾中。同時,教師還應及時點評、引導、控制思維方向,使課堂朝著目標順利進行。要創造好參與的時機,多方設計,步步引導,讓學生始終處于尋求知識奧秘的情境中,切不可匆匆而過,過早下結論。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與學生所要探索的知識有內在聯系,根據實際需要創設情境。數學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