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偉 蔣鑫潔 孫忠喜
摘 要: 高職經貿類型專業學生外貿實踐問題可以通過搭建虛擬外貿實踐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和企業實踐平臺等方式,通過學生了解外貿流程、熟悉外貿產品、參加展會社會實踐,校企合作,建立企業實踐平臺實際操作等過程,實現學生對外貿易實踐由理論到實踐、由模擬到實戰的質的跨越,為學生將來盡快適應外貿工作要求和創新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外貿實踐平臺 就業 創業
當前,對高職經貿類學生外貿實踐問題的研究還僅限于結合一些課程或者平臺的建設,如結合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單證實務等展開進行,并且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模擬的實訓、模擬的實踐,或者花費不菲引入一些外貿模擬軟件。如滕靜濤的《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的實訓教學研究》(《南京廣抱電視大學學報》2010(2))、吳勝興的《加強公共實習平臺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群言》2010(10))、胡青的《以實習教學構建創新人才成長平臺——實習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等。
這種模擬的實訓或者虛擬平臺的搭建雖然讓學生熟悉了相關課程的內容,掌握了課程的相關知識,但是這種“紙上談兵”和現實中的外貿操作還有很大距離。尤其是很多學生對和外貿相關的產品了解有限,對外貿的流程的了解僅是課本知識的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外貿要比課本上的復雜得多,更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因此,突破原有研究的局限,把學生的外貿實踐由虛擬拉到社會現實、進入實實在在的展會、實實在在的企業,讓學生通過建立虛擬外貿企業全面深入了解外貿產品、走進社會參加社會實踐了解如何與外商溝通交流、進入實體外貿企業通過做實體外貿企業的兼職業務員積累一手的外貿實戰經驗,從而為其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真正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練,學練一體,學生的外貿知識、外貿技能、外貿經驗同步提升的目標。
一、搭建虛擬平臺,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外貿實踐中積累經驗。
由于學生必須在學校里學習,難以抽出固定的時間去企業實習,尤其是很多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外貿的皮毛知識,對外貿易產品、外貿流程等還不很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當前互聯網比較普及、學生上網比較方便等優勢,在他們在學校學習期間,搭建網上外貿虛擬平臺,通過仿真外貿實踐積累經驗。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有很多B2B外貿網站,如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網、伊西威威、中國制造網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首先選定將來希望從事進出口的產品,然后根據自己選定的產品有針對性地選定自己搭建虛擬平臺的B2B網站。比如,有的同學將來希望從事電子產品的進出口,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廣場(www.ecplaza.net)這一網站注冊并搭建;如果有的同學希望從事紡織品的進出口,則可以通過伊西威威(www.ecvv.com)平臺注冊。
一般來說,一些知名的B2B網站一般都會提供免費注冊,作為沒有外貿經驗的新手,剛開始最好選擇免費注冊,雖然成為免費會員看的信息受到一定限制,比如一天只能發幾份信函,只能閱讀一定數量的客戶信息等,但是作為新手而言,只要能通過平臺找到客戶的相關信息,了解如何通過這些網站提供的平臺如何建立自己公司的網站,上傳公司的相關資料,熟悉產品,等等。通過反復操作,學生對如何操作使用這些外貿網站平臺尋找自己的客戶、推廣自己的公司和產品有了相當了解,并在和意向客戶的郵件來往中逐步積累了外貿實戰經驗,為下一步社會實踐平臺的搭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展會中和外商面對面。
通過搭建網上虛擬平臺,通過和潛在客戶的交流溝通,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外貿產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對客戶對產品的要求、產品的價格、規格等有了更直觀的體驗。在積累了一定的虛擬外貿操作經驗后,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時間盡可能參加各種外貿展會,通過和外商面對面的交流溝通,進一步增強外貿實戰能力。我們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讓學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參加展會鍛煉、提高自己,為將來進入企業,搭建企業實踐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對于我校學生而言,由于地處蘇南、臨近上海,常州及鄰近地區的展會比較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眾多展會中選擇常州經貿洽談會、常州動漫節、常州橫林國際地板節等展會,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自行組織到南京、上海參加更多的外貿展會,進一步了解產品的發展動態,并通過和參展人員的面對面的交流,積累第一手的國際貿易實戰經驗。
常州國際橫林地板節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進行,橫林作為中國地板之鄉,其出口的地板站到中國全部地板出口的半壁江山,學生可以在地板節期間親臨橫林,不僅可以進一步熟悉地板產品,了解中國、世界地板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而且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地板進出口人員交流溝通,為將來從事這一行業打下堅實基礎。
另外,常州每年8月份舉辦的常州國際動漫節、每年9月底舉辦的常州經貿洽談會也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展會、走進外貿一線的極好機遇。
三、搭建企業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戰中積累、提高和成長。
學生通過網上虛擬平臺的搭建和磨礪,通過社會實踐平臺的鍛煉和洗禮,一部分學有專長的學生完全可以憑借長三角和蘇南地區小微外貿企業眾多的優勢,利用自己的外貿專長和當地的企業結合,為當地企業服務。為此,搭建企業實踐平臺,為優秀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外貿實戰機會就勢在必行。
常州外向型經濟發達,周邊有很多小微企業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由于當前人力成本的增加,很多小微企業經濟實力有限,很多企業通過外貿公司把自己的產品銷往國外。通過調研發現,很多小微企業也想自行發展外貿,但是由于企業規模所限,還無法養活一名外貿全職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搭建了企業實踐平臺,選擇了一批信譽較好的小微企業作為學生的企業實踐平臺,通過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為合作企業網上代尋客戶、和目標客戶溝通聯系,在企業參加展會時作為企業的展會翻譯,在外國客戶來場參觀時作為合作企業的陪同翻譯等多種合作方式。并約定,如果學生和客戶談成一筆交易,就按照該筆成交訂單的利潤的一定比例提成,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業務合作提成完善充實學生的社會外貿展會實踐平臺;通過和常武地區周邊的小微外向型企業合作,通過利用業余時間為常州外向型小微企業做兼職業務員的方式,搭建外貿操作實體企業實戰平臺,按照了解產品、了解客戶、操作實踐的漸進模式打造虛擬與實體企業共存的外貿實踐平臺,使之成為學生了解、掌握外貿實際操作、積累外貿實戰經驗的依托,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實現學習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將來的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很多學校經貿類學生的外貿實踐或者通過是根本沒有任何實習平臺,僅僅通過校內老師紙上談兵的講授或者企業兼職教師的講座形式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或者是投入一些資金,通過購買一些外貿實務操作的軟件,讓學生通過在實驗室的模擬操作掌握外貿流程獲得外貿操作的虛擬經驗。這兩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十分不利。因為傳統的無任何實習的口授,學生很難對外貿的業務具體操作有具體形象的理解;通過教學軟件這種“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雖然教師便于控制,但是軟件中的操作和現實生活中的操作差別太大,學生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還會有一個比較長的崗位適應期。
通過打造虛擬與實體企業共存的外貿實踐平臺,學生通過建立網上虛擬外貿操作平臺、通過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參與企業實踐平臺,可以無限拉近學生和現實企業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直面實際外貿業務操作中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操作技能,對學生今后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和將來的創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成偉.高職外貿英語專業教學實踐探索[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55-56.
[2]徐潔香.提高外貿模擬實踐教學的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1(6):86-88.
[3]孫躍蘭等.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外貿實踐能力的教學研究[J].職業技術,2006(16):50-51.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4年立項省級一般項目“虛擬與實體企業共存的外貿實踐平臺搭建”(項目編號:318;項目負責人:蔣鑫潔、孫忠喜)和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課題“高職英語教學職場化的探索與實踐(登記號2-10)”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