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軍
摘 要: 閱讀伴隨人的終身,閱讀能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修養(yǎng),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真正內涵,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深入閱讀,鉆研文本,培養(yǎng)閱讀心理,提高閱讀水平。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心理 閱讀水平
閱讀伴隨人的終身,閱讀能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修養(yǎng),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對中學生的基本要求,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徑的語文閱讀教學自然就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真正內涵,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深入閱讀,提高閱讀量,從而真正有所領悟,并形成獨特的理解和體會。培養(yǎng)閱讀心理,提高閱讀水平,筆者認為在語文閱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心理(閱讀心理包括閱讀需要、動機、興趣、意志和情緒等),把握好閱讀時的實施原則,即整體性原則、情感性原則和審美性原則,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閱讀時就會專心致志不走神,提高閱讀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主體,提升閱讀水平,提高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閱讀心理,提高閱讀水平
1.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以閱讀的自由、感悟的空間及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中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感悟。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閱讀除文本閱讀外,還拓展到網絡,網絡技術與學科整合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向,也是大閱讀教學的一個研究課題。語文教師在教學方面除了要指導學生文本閱讀外,還要提高學生的網絡操作技術水平,讓學生在網絡中閱讀,或是自由選擇、搜索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訓練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樣閱讀面較廣,訓練比較扎實。
2.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閱讀是一種情景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主體”,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知條件和個性氣質。雖然說文本使用的語言文字符號對所有學生是一樣的,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集中了生理和心理的、智力和行為的、認知策略和操作系統(tǒng)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往往會使讀解課文各有千秋,對閱讀內容會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應。正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有獨特見解,決不能簡單否定。例如,我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讓學生細細品讀文章中擬人和夸張的手法,感悟文章中景色描寫,同時和學生一起從網絡上下載有關春、夏、秋、冬四季的季節(jié)變化及景色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概括,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由于學生的認知條件、生活經驗是不同的,因此教師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感受與體驗。
二、語文閱讀時應把握好幾種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這充分說明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對規(guī)定的文本進行閱讀時還必須進行課外閱讀,怎樣才能達到最佳閱讀效果?教師對學生加以指導,為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相近的作品,達到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所以,必須遵循以下幾種原則。
1.整體性原則。一篇文章就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在對文章進行解讀時可以將其分為幾部分,以便閱讀教學,但要準確理解語言、字句的含義,最終還是要回歸文章整體。斷章取義、肢解文章很容易造成認識偏差,偏離文本的價值意義。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細讀進行閱讀。
2.情感原則。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觀中,不論是古代的詩詞歌賦,抑或近現(xiàn)代的散文詩歌,其真正價值就在于“情”感人至深的親情、愛情、友情等通過恰當?shù)恼Z言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即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對中學生的基本要求,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徑的語文閱讀教學自然就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強調文本細讀的情感性,并巧妙創(chuàng)設文本情境,引導學生切身體會文本情感。
3.審美性原則。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確實值得我們用心感悟,但作為其最基本組成部分的文學語言同樣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對一篇文章進行文學鑒賞,首先對其語言具有深刻認識,這樣才能客觀分析理解文學作品,并從中有所啟示,進而提高文學素養(yǎng)。因此,閱讀時不能帶有功利性,而是要在細讀中把握文章語言的美感,從中發(fā)掘出文學作品的本源之美。在運用文本細讀進行閱讀教學時同樣應該遵循審美性原則,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在教學和學習中獲得美的享受,并提高審美能力。
總之,教師一定要把把閱讀空間還給學生,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關注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價值觀的形成,讓他們在書海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