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曉娟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初中歷史教學,是培養初中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學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推動初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對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與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學活動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方法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在自覺與自動學習態度的引導下,自發地開展學習活動的行為。與傳統的學習方法不同,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學生有更多的學習自由。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當代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1.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但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那么順利。下面我們分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困難。
1.1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意識不足。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只有教師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發展的意義,才會自愿地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一些教師本著提高學生成績的想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沒有意識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一些教師認為讓學生掌握最多的考試答題技巧,對于學生來講是最重要的,學生能否自主學習,并不像學習答題技巧那么重要。教師沒有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影響到歷史教學實踐中對學生自主能力的有意引導。
1.2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不強。
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期待,教師才能認識到自主學習培養的必要性。但是,當前大部分初中學生已經習慣了“一言堂”的課堂,習慣做教師的觀眾,習慣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一些初中學生已經麻木了,不知道什么是自主學習,也意識不到自己應當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現狀影響了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欲望的產生與提高,不利于其主動參與到初中歷史學習活動中。
2.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
2.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部分初中學生不喜歡歷史教學,是因為他們知道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與自己的生活距離太遠,無法體會當時歷史人物的心情,也無法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因此,要讓學生深入歷史學習活動,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走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比如在講解有關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鴉片摧殘人們身體與靈魂的照片,讓學生一邊閱讀歷史課本上的文字,一邊看形象的照片,讓學生意識到鴉片流傳的危害。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林則徐,你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理解當時那個情境下歷史人物的心理,認識到歷史事件發生的必要性。在真實的氛圍下,學生樂于接受歷史知識,通過自主學習發現歷史事件的合理性。
2.2規范評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信心。
科學的課堂評價,會讓學生的歷史學習自信心得以提高。在當代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一雙賞識之眼,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要有效表揚。教師的表揚,會讓學生覺得“我可以將歷史學好”,享受于歷史學習活動中。科學的課堂評價的實施,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欲望的增強。
比如在復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知識,重構歷史知識體系。一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強,可以明確線索對歷史事件進行總結。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進行表揚,讓學生更積極地總結。一些學生總結能力不強,但縱向思考能力較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學生的優勢,進行表揚,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3加強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自主學習要講究方法,教師傳授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有能力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自主學習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體驗自主學習,發現自己在自主學習方面的不足與優勢,開發自主學習方法。
比如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寫作主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并構思,給學生時間體驗自主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中理順思路,先從主題分析開始,之后構建寫作思路,添加寫作素材,讓自主學習更有意義。
3.結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從心理上、思想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通過改進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進步。只有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快速進步。
參考文獻:
[1]沐春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2]連家平.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