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偉
摘 要: 分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完成,而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指導他們親自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以此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作者主要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分組合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分組合作 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有效性教學,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完成,教師在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時,應當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指導他們親自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由此可見,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探索與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中,分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更是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及優點
合作與創新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最需要的兩種素質和能力,懂得創新能夠使人不斷得到發展,善于合作能夠有效團結他人,將團隊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應當將合作與創新這兩種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表現在教育教學中,就是要懂得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實現分組合作教學。當前,分組合作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種極具創新意識的教學理論與方式,指的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學生或者群體,在從事某項學習活動中,通過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某個目標。教師在學生相互配合這一過程,積極對其進行引導,引導小組成員有效地開展合作,發揮出群體的最大化效益,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反過來促進團隊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獲得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上的提升。
二、小學數學分組合作教學的實踐策略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合作的組織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同時對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及思維創新等方面都大有助益。那么,該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地踐行分組教學策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合理分組,奠定學習基礎
合理的分組是開展分組合作教學的基礎,也是重要內容。目前,在學科教學上,常見的分組方式有兩種:一是固定分組,二是自由分組。所謂的固定分組通常是按照學生座位進行,常常以上下桌,同桌之間為一個小組。這種分組方式的優勢在于其能夠有效地減少分組所需要的時間。自由分組則是根據“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不同組別之間學生基本水平相當,同時在小組內每個學生的程度又存在差異。對比固定分組和自由分組兩種分法,各自有優缺點,教師應當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的屬性,有選擇性、區別性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幫助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得到有效啟發,從而獲取到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參與
開展分組合作,需要調動小組全員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有效地參與問題討論與課堂教學。為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和討論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應當對分組合作所探討的問題進行精心地設計,設計出一些既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重點,又符合學生學習意愿、特點及知識水平的問題。對此,設計開放性問題是很好的選擇。比如筆者曾開展過小組合作課堂教學,課上筆者設計為:“班上54個同學組織去郊外野餐,現在只有兩種車可以選擇,甲種車能乘坐4個人,乙種車能乘坐7個人,請同學們設計出乘車方案,并對比哪一組同學設計的方案多,所設計的方案最節省。”通過此類開放性問題的設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討論和探究的興趣,于是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合作探究中,最終設計出既全面又節省的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質量,給予充足合作空間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要充分發動每一個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共同探究問題,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合作討論的空間和時間,以此保障每一位組員都能有效地參與其中。當然,這一時間也不能太長,討論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討論的最后,學生變得無所事事。教師在對學生合作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的掌控上要更科學、合理。比如在學習梯形一課時,筆者就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推導過程,接著讓他們進行分組合作,引導他們大膽進行推理,通過拼、湊、擺等操作,發現新舊圖形之間的關系,最終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此過程中,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而且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共同合作的樂趣,以此激發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分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采用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學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當有效地利用好分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