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權富等
[摘要]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目標是培養實踐活動所需的關鍵能力。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理論為基礎,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進出口實務為例,分析該課程采用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結合外貿工作崗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對進出口實務課程進行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設計提出了創新思路。
[關鍵詞]能力本位;進出口實務;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146-02
[作者簡介]潘權富(1980-),黑龍江肇源縣人,貿易實驗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農產品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董大朋(1982-),吉林四平人,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祁異慧(1986-),吉林長春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任妍(1982-),吉林永吉縣人,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數量經濟學、創新理論;吳曉華(1982-),浙江溫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環境經濟。
[基金項目]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級教學研究課題“基于能力本位的《進出口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中,進出口實務課程作為該專業的必修課處于核心地位。該課程以進出口各個環節的具體流程操作為主要內容,涉及的前期課程主要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理論及政策、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可以系統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具體操作流程與操作技巧,提升就業競爭力。
一、能力本位教學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CBE)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20世紀70年代發展成熟。“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關于能力內涵的詮釋在多年的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以崗位能力為核心,以綜合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能力體系。在早期的能力本位教育體系中主要強調職業能力培訓,認為學習者只要學習并熟練掌握了一門技術就算完成了職業能力培養的主要任務。但實踐中管理者逐漸發現,掌握同樣技術的職員在相同的崗位上表現出來的狀態迥異,其根源是職員的知識儲備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工作態度不同,這些又進一步影響到職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因此,能力本位教育體系產生了新的變化,其內涵得到拓展,即從職業能力逐漸拓展到學習者知識儲備和態度所決定的綜合能力上來。這里所說的綜合能力主要是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了適應國際貿易領域不斷變化的實務操作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能夠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進出口實務課程教學中增加針對具體職業技能的實踐模擬訓練內容,以及案例分析和溝通技巧的內容十分必要,通過加強實踐訓練來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將理論聯系實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下進出口實務課程的教學設計
能力本位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學設計主要從課程內容設計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兩個方面入手。能力本位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適合工作崗位需要并且具備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合格就業者。教學內容設計主要依據現有教學大綱的主要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突出實踐性,增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及處理問題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課程內容設計
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下進出口實務課程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部分,即合同簽訂前的準備階段、合同簽訂及合同履行。在合同簽訂前的準備階段主要是擬定合同的主要條款。合同的簽訂及合同的履行階段則是最終確定合同的主要條款和實施主要合同條款的過程。將三個相互銜接的組成部分串聯到一起,確定外貿業務員崗位的主要任務,再根據任務確定外貿業務員需要具備的能力,并進一步確定進出口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具體步驟:1明確外貿業務員的主要任務和應具備的能力。外貿業務員的主要工作任務包括:合同磋商及簽訂、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出口清關、單證的制作和修改、往來函電溝通、合同履行完畢后的善后工作。因此,可以確定外貿業務員應該具備的能力為:商務談判能力、統籌規劃能力、繕制單證能力、溝通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在這部分課程內容的設計中,重點安排進出口業務的專項內容訓練,如合同條款的擬定、發盤和還盤函電的寫作、處理索賠等。2針對能力表現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工作任務。如有的學生擅長溝通,則讓其來完成函電寫作,或者加入到從商務談判到合同簽訂各個環節的決策團隊。3從學生整體出發,分析學生的不同特點并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既要兼顧存在能力短板的學生,又要充分考慮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
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強調以崗位能力需求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強調以學生為核心,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內容安排。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上要更加豐富,不拘泥于簡單或復雜的方法。
1通過進出口業務案例教學使學生了解外貿業務各個環節的操作技巧。在案例的選擇上重點選取失敗的案例,這些案例更能幫助學生弄清問題所在。如磋商階段發盤部分的案例、往來函電中還盤寫作案例及合同履行后期處理索賠的案例等。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小組討論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讓不同觀點進行碰撞,使學生互相學習借鑒,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
3利用仿真模擬實訓軟件訓練學生獨立處理外貿業務的能力。隨著軟件行業的發展,以角色扮演為主要特征的B/S架構的外貿仿真模擬軟件逐漸成為提升學生外貿業務能力的有力工具。通過在軟件中設定不同的角色,處理不同的業務,既可以將學生置于更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又可以讓學生從角色扮演中找到自己未來的就業定位。
三、結語
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強調以提升崗位能力為目標,因此在進出口實務教學中要改變以課本為核心的教學內容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外貿企業進行對崗位能力要求的調查,確定各外貿崗位對能力的具體要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深入企業進行鍛煉,不斷了解外貿崗位的最新要求,同時應加強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來提升外貿實務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英楠,卜偉,傅治基于能力本位的開放教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69-70
[2]陳鈺,陳鋒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探究[J]高教論壇,2009(5):124-126
[3]李敏,陶士俊基于能力目標項目化改造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整體教學設計[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5):55-57
[4]李屏開放教育中課程多種教學方法的實踐——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繼續教育,2014,28(7):59-61
(責任編輯:喬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