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潤 霍歡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30年來,國內各地區和各高校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從選聘和充實、培訓和提升、考核和保障等方面實施建設舉措,開展了大量探索實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配備不足、隊伍不穩定,結構不合理、業務能力欠缺,規范缺失、思想認識模糊等問題。在對各地區和各高校開展的建設舉措進行歸納梳理的基礎上,從理念導向、制度規范、思想引導等方面對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218-04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3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切實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越來越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文),要求各地方及高校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2013年6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教社科[2013]4號),進一步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培養途徑和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方和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從隊伍的選聘和充實、培訓和提升、考核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展開了探索和實踐。梳理現有的實踐和研究成果,將有利于及時有效地掌握工作現狀,為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狀況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選聘配備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選聘方面,教育部對教師隊伍的規模比例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各高校以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為原則,核定專任教師編制,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總體上按不低于師生1∶350-400的比例配備[1]。各地方制訂的實施辦法基本與教育部要求的標準保持一致;也有的地區,如遼寧省和北京市,制定的實施意見將標準提高到1∶350的比例。有的地區同時制定了相關的任職資格準入制度,要求新任專任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共黨員,具備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位。工作期間應兼職從事班主任(導師)、輔導員工作。沒有學生工作經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青年教師,不得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在事關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上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2-5]。
在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方面,各地方及高校也根據教育部5號文件要求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創新。比如:有的地區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客座教授雙百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聘請100名高水平名師,以“一幫一”的方式培養100名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倡導高校在全省范圍內精心挑選確定100名廳(局)長、理論研究人員、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客座教授,以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6];有的地區探索高校校際之間的教學協作機制,發揮優質教師資源的示范與輻射作用,在全市層面建立形勢政策教育講座教授制度,聘請著名專家學者承擔相關熱點問題研究[7];有的地方和高校建立了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帶頭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制度,并整合全校資源,動員和激勵相關學科教師參與或從事思政理論課教研工作[8-10];還有的高校探索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聯動機制,加大一線輔導員實踐隊伍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兩支隊伍”在育人領域的各自優勢,實現相互支撐,資源互補,共同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發展[11];有的地區把實踐教學納入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量中,與軍政訓練、專業實習、勤工助學、“三下鄉”活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文體活動、就業培訓等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促進不同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12]。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培訓體系建設方面,2013年,教育部出臺《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年)》,建立了包括“骨干教師研修項目”“示范培訓項目”“專項研修項目”“社會考察項目”“攻讀博士項目”等五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計劃。各地方及高校也根據規劃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如有的地區啟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帶頭人和課程帶頭人培養工程,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培養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名教師和骨干教師,并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6][12]。有的高校通過建立分層次階梯式的青年教師培養體系(計劃),逐層選拔優秀教學骨干,實現中青年人才隊伍的滾動培養和良性循環[13]等等。
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具體舉措方面,有的地區和高校把基地平臺建設作為抓手,比如:以“教學研究基地”“教學科研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等形式推動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教學觀摩,投入專項經費支持,帶動教師隊伍整體建設[6];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搭建服務平臺[1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國情社情教育實踐基地,組織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工農業生產基地調查研究,到革命歷史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考察,到基層和實際部門掛職鍛煉等[3][4][6][8]。有的地區和高校從工作形式上尋求創新,比如:由宣傳部門和教育部門協同,聯合舉辦培訓活動,建立集體備課制度、舉辦暑期集中備課會,邀請實際工作部門的領導和國內著名專家講課輔導等[3];組織優秀教學成果評比[2];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通過競爭激勵的方式促進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13];開展草坪討論式教學,全程錄像,積累資料,創新教學形式,推廣參與式教學等[14]。有的地區和高校在培育環境氛圍的營造方面下功夫,比如: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抓手,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13];編輯出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文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術研究的水平等[4]。有的地區和高校創新技術手段,借助新興媒介渠道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比如: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打造網絡教學平臺[4][6];以高校思政課網站為載體,創辦電子版教學研究刊物,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交流研究成果電子信息平臺等[2][8]。
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歷層次和開展繼續教育方面,各地區和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一些工作,比如:依托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和研修基地,每年招收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在職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博士研究生,或選拔推薦中青年骨干教師作為高級訪問學者[2][6-7];通過實施專項資助計劃,選派優秀青年教師赴國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或相關領域國際領先的課題組進行長期出國研修及學術交流活動[13][15]。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考核保障機制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方面,許多地區都開展了組織評選和表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先進集體、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工作[4][8][12]。有的地區和高校在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上開展創新工作,如在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中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組,負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3];通過設置特聘(青年)教授崗位或組織破格教授評聘工作,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13];將發揮了積極作用的教學研究成果和社會調研報告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4];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優評先的獎勵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的重要依據等[8]。有的地區和高校建立了激勵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把教師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績作為考查的重要內容[8]。有的地區還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動態評估制度,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狀況專項檢查評估,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檢查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作為考核高校領導班子工作水平和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4][6][8]。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方面,各地區和高校首先從組織體系上予以保障。重點高校一般都成立了獨立的、直屬學校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機構;一些高職及專科類院校則根據自身情況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隸屬于基礎部或其他二級學院。同時,將機構的負責人納入干部隊伍建設規劃。有的地區制定實施辦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機構主要負責人應是中共黨員,且不得同時兼任學校其他教學科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負責人或學科帶頭人進入學校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其黨政領導班子的職數和級別與學校其他教學科研機構相同[4]。其次,從學科發展上予以保障,如有的地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建設,加強學科碩士點、博士點的建設,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打造課程品牌,形成以必修課為主體、選修課為支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2][6][8][12];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校際對口幫扶機制,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強幫弱,實現均衡發展[6]。第三,從資源配置上予以保障。比如: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課題納入教育科學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之中,實行課題單列、經費單列,獨立評審[2][6][8][12];每年劃撥定向科研經費,并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經費,且隨著學校經費的增長逐年增加[3][5][7]。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資源配備不足,隊伍不夠穩定
近年來,各地方及高校都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師生比例配備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教師隊伍不斷擴大,但不同高校和不同課程的教師仍然存在缺編現象,150~200人的課堂規模在高校中成為常態,要達到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學還很困難。師資數量不足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時間忙于備課、上課、閱卷等教學活動,沒有時間潛心科研和提升自身素質。同時,大規模的課堂教學導致教學管理難度增加,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方法難于實施,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在專兼職教師的數量上,部分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和獨立學院專任教師嚴重不足,主要依靠兼職教師授課,水平不一的兼職教師過多,不僅使教學過程和效果很難受到監控,更讓教師隊伍流動加快,穩定性較差,不利于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此外,與其他專業特別是理工科專業教師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獲取科研項目的渠道少,科研經費也比較緊張,使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優秀教師流失。
(二)隊伍結構不夠合理,教師業務能力欠缺
從學歷和職稱結構上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中缺乏高學歷高職稱的青年骨干教師,與其他專業相比,青年教師平均學歷層次偏低,教授人數少,尤其缺乏學術造詣深、創新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出現以年齡形式呈現的學術斷層。
在業務能力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中缺少教學拔尖人才,部分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對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問題教學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和研究不夠,課堂中缺少教學藝術,仍然存在照本宣科的現象,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甚至有抵觸心理。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科研能力也總體較弱,科研成果數量少、層次不高,缺乏創新,部分青年教師重數量、輕質量,學術浮躁、粗制濫造現象時有存在。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缺乏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得不到提升,實踐經驗缺乏。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缺少強大的科研團隊,也是導致整個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從學緣結構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源單一,“近親繁殖”現象嚴重,容易造成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雷同,學術觀點固化,難以出現由不同學術觀點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學術創新。此外,部分教師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背景,理論功底不扎實,知識結構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擔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有的教學和科研職責。
(三)管理規范有所缺失,教師思想認識模糊
部分高校在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上缺乏規范制度,底線要求不明確;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不足,認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空間小、工作壓力大、激勵不到位、缺乏成就感,思想認識產生模糊,有的把教學工作僅僅當成謀生的手段和養家糊口的職業,缺乏教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備課不認真,教學不嚴謹,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還有少數教師政治意識模糊,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在授課時發表偏激、錯誤的觀點,宣揚社會的陰暗面,不能正確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第一,進一步樹立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建設導向,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資源配置。高校是人才匯聚的高地,必須與時俱進,緊跟形勢,切實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高等教育事業中承擔的重要使命,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首先,要落實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人數,解決專任教師課時重、專兼職教師比例不盡合理等問題。其次,從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科研投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教師的教學交流、學術交流和外出考察等提供便利。在人才使用上,要堅持平臺搭建與貢獻導向并重,做到以用為本,在使用中培養,以使用來激勵,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做出貢獻的過程中收獲成就,快速成長。
第二,健全教師準入制度、培養培訓制度和長效督查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準入方面,高校應對政治素質、師德和基本業務能力予以重點把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在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師的培養培訓方面,一是要創造條件,通過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活動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國情,了解世界,開闊視野,豐富教學素材,努力提高教師的學識水平;二是要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增強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強化現代意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方法;三是要注重政治素養和師德師風的提高,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著力培養優秀的教學名師和學術帶頭人。在長效督查制度上,教育主管部門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高校教學水平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考核高校領導班子工作水平和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以對高校形成長效的監督和約束。
第三,改革高等學校科研管理和教師評價機制,激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活力和動力。首先,要改變單一的科研評價體系、人才評價和晉升制度,淡化對論文、專利、項目等數量考核,更加注重創新質量,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貢獻、標志性成果為基礎的考核評價體系,激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其次,應注重建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全面考核機制,包括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師德、科研成果等,作為教師職務聘任、晉級、獎懲的依據,避免出現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同時,對教師建立師德考核檔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第四,引導和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與到學校工作中,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于專業所學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都思維活躍,有的教師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有獨到見解,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在學校發展和管理工作中,應當注重激發教師們的參與熱情和主人翁意識,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團結和帶領他們參與到學校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中,更好地引導和帶領他們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要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作用,激發教師們主動參與、當家作主的精神,把他們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積極性轉化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另外,要不斷完善校院兩級教代會制度以及教代會閉會期間長效機制,加強教師們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
第五,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心理和思想狀況的關注,深入了解教師的真實訴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觀認知和思想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現。由于工作、生活上的各方面壓力,使教師心理上容易產生比較沉重的負擔,盡管各地區和高校從科研教學、生活關懷、個人成長、思想引導等方面都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教師個體中仍有不少失望、苦悶、焦慮情緒。因此,學校應當對教師的心理和思想予以關心,不僅在客觀條件上提供支撐,更在主觀思想、情緒上進行引導、疏導,在有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注重充分溝通,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Z].教社科[2008]5號.
[2]遼寧省委宣傳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遼委高[2008]41號.
[3]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浙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浙教工委[2009]1號.
[4]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學校工作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廣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桂黨高工[2011]5號.
[5]天津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天津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津教委[2009]12號.
[6]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粵教工委[2009]35號.
[7]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京教工[2009]4號.
[8]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關于貫徹《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實施意見[Z].
[9]王慶環.讓課堂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北大清華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紀實[EB/OL].[2014-10-27].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27/content_121757.htm.
[10]復旦大學以改進考試方式為重點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改革[EB/OL][2008-03-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164/201004/83709.html.
[11]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聯動機制[EB/OL].[2011-02-19].ht
tp://dangban.sjtu.edu.cn/Html/gzdt/225256247.html.
[12]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Z].閩委教宣[2009]3號.
[13]教育部.各地各高校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Z].教育部簡報〔2012〕第133期.
[14]曹繼軍,顏維琦.華東政法大學探路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式教學[EB/OL].[2011-09-09].http://www.jyb.cn/high/g
djyxw/201109/t20110909_453147.html.
[15]張杰.加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關于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實踐[N].科學時報,2011-04-26.
A Study on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EN Runzhong,HUO Hu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