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波
摘 要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 小組合作 情感體驗 思維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42-01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們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到我們的數學課堂,并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操作無法完成時,選擇小組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欲望,培養學生間團結協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時,當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后,教師放錄像讓學生統計1分鐘內從十字路口經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學生紛紛動手認真地記錄著,結果學生得到的數據各不相同。于是教師再放一遍錄像,學生的統計數據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這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可以想一想為什么同學們的數據各不一樣,能不能想想辦法呢?學生在這時會很自然地想到幾個同學合作來完成任務。同學們開始自發結成小組,明確分工,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摩托車……當放完錄像后同學們勝利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設置一定的障礙,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個人探索有困難時,選擇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出示課件,一個小猴子在賣桃,盒里放了十個,盒外有3個,小猴子說:一共有13個桃子,小兔說:我買9個,白菜老師問:還剩幾個?小猴子抓耳撓腮想不出來,老師說:同學們能幫幫小猴子嗎?學生興致高漲,紛紛動腦筋,想辦法。獨立思考了幾分鐘后,有的同學眉頭緊鎖,面露難色,教師趁勢說:小組的同學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同學們一聽,立刻又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其中宋小惠這一小組的討論最熱烈。有的說:我想可以從13個桃中一個一個地減,減去9個,還剩4個;有的說:我想,可以先從10個里先減去9個,再加上盒外的3個,得出還剩4個。我想的有道理嗎?其他的同學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肯定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王紅平時反映稍慢,對于怎樣解題還沒有思路,看到同學們熱烈地討論,感到自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情緒慢慢低落起來。組長宋小惠看在眼里,主動地對王紅說:“我來幫你。”于是拿出學具,耐心地做著解釋,不一會兒,王紅臉上的表情由陰轉晴,繼而露出燦爛的笑容……看著同學們你幫我學的感人場面,老師滿意地翹起大拇指??梢姡虒W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選擇合作學習
“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例如:有這樣一道題:一根長18厘米的鐵絲可以彎成各邊分別是幾厘米長的長方形?我們都知道,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這道題實際上是讓學生找出有哪幾對數能組成9。先讓學生各自思考一會,然后讓大家帶著問題進入小組交流,要求每個人都要發表意見,每個人都要傾聽別人怎么說,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討論交流就會很踴躍、主動。進而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交流情況。在小組代表匯報時,教師可以設計插入這么一個問題:“€讇淄г誚渙魘彼竊趺此檔模俊閉庋欣諮裳Щ崆閭⒍懶⑺伎嫉南骯吆圖し⑷巳朔⒀緣鬧魈逡饈丁?
四、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選擇合作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有層次的進行分析、比較,對規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真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