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賢
摘 要:高校的教學高效有序的運轉是是實現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切實提高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保障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本文試從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方面探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 以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思考
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屬于教學管理基礎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基礎工作的健全和完善,是一所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資源的重要儲備,而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運作,又具有開發這些儲備的管理資源,使其有效釋放出潛在能量的重要機制作用。教學管理基礎工作的重要意義還在于: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進行“ 合于法” 的管理思路的基礎工作,沒有管理基礎工作,就談不上科學的管理和組織運轉的高效率。
1 教學管理制度所要解決的問題
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是設計和建立規章制度首先要明確的問題。一般來說,設計和建立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事情需要管理。這主要是指已經發生或者容易發生的問題需要規章制度。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是根據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需要來確立的,是教學管理實踐的需要,而不是人的主觀想象。
2.什么領域需要管理。這主要是指什么事情、什么范圍、什么人員,在什么時間內需要管理。教學管理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明確范圍、明確責任、明確任務,這是做好教學管理的基本保證。
3.什么程度需要管理。這主要是指管理制度規定管理與控制得松與緊、粗與細、深與淺的程度的描述。對教學工作的管理不是越細越好,當然也不是越粗越好,而是要滿足需要恰到好處就是好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不是制訂的越詳盡越好,也不是越嚴越好,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度” 。
4.規章制度要達到什么目的。目的必須是事先確定的。制度執行后,是否達到了目的,應該是可以衡量的。制度和管理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問題在于值得不值得。如果一個簡單的教學工作,需要進行層層請示,這樣的管理和制度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管理目的的實現。
教學運行管理的實質是以“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學,因此在做到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就必須貫徹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學校的任何一項規章制度,不管是執行性,還是獎懲性的,對一切人應該一律平等,一視同仁,才能體現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實現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是保證高等學校教學運行管理高效、有序的基礎。
2 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教學管理制度是實現對教學工作有效管理和正確培育、引導教職員工和學生規范、約束個人言行,通過形成高等學校教學管理整體積極向上的合力,實現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目標的基本保障。
由于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的特點是:其頭緒多(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以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學風、教學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教學基本建設的管理),涉及面廣(直接面向全體教師與學生),責任重(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了保證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高效、有序、規范、科學的運行,制定規章制度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任何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都不能獨立存在,它只能存在于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規章制度系統框架內,為實現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目標服務。通過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使教學管理系統內的各個要素有機結合,高效、有序、規范、科學的運行,從而使教學管理系統形成整體合力,保證教學管理系統健康有序的發展。
2.可行性原則。任何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必須符合本校實際,任何條文必須是可以執行的。不可執行的條文在教學管理中形同虛設應該剔除,否則會影響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同時,應使每個人在執行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時感覺到一種“力度”,就是說,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3.可測性原則。所謂可測性是指對規章制度執行得好與不好,執行到什么程度,都是可以測量和評價的,而這種測量和評價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是有統一標準。可測性要求規章制度中應該有明確的“尺度”和“標準”,避免賞罰不明、標準不一,影響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運行。
4.強制性原則。任何教學管理制度都應該具有“無例外性原則”。有人違反而不受懲罰,是對執行者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也顯示出制度本身的蒼白無力和虛偽性。這就要求任何規章制度均應包括獎懲條款和授予執行部門強制執行的手段和權利。對違反制度的人如果不進行懲罰,就是對此項規章制度的藐視和破壞。
3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崗位責任制
在現代高校的全面改革中,實現教學運行管理的規范化是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就一所大學而言,從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系、教研室、教師、學生,客觀地形成了一個從上到下既相互銜接又相互作用的鏈條。在這個鏈條中,應該體現人員到位、職責到位、時間到位;還應該使系部(分院)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對位銜接,做到工作責任分清、工作關系理順、工作機制合理、工作渠道暢通,這樣才能實現教學工作穩定的、動態的運行狀態,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崗位責任制是實現高等學校的教學運行管理系統高效、有序、規范、科學的基本保證。制定崗位責任制,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責任指標。使崗位人員應該感覺到責任指標的誘惑力,即讓他們明確地知道完成責任指標是有好處的,為完成責任指標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責任指標是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責任指標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標準是統一的、明確的、客觀的。
2.工作標準。崗位責任制應明確規定崗位所具有的業務功能、崗位業務行為要求(包括業務程序的規定、業務內容的分解、以及每個業務完成情況)以及具體明確每個業務實施的方式和方法。
3.協作要求。它包括部門內外協作關系、上下工作程序協作關系、上下級協作關系、平行部門和崗位協作關系等運作要求。
4.獎懲辦法。完成責任指標的要兌現獎勵約定,沒有完成責任指標的要兌現處罰約定。崗位責任制必須嚴格而詳細地把各種可能發生的與獎懲有關的事件估計到位,并且明確規定獎懲標準,使每個崗位員工自己有確定的理解,以便在實現崗位目標和工作標準、協作要求時自覺地激勵或約束自己的行為。
4 加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宣傳
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落實和執行上,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管理制度的作用。現在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中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教學管理制度缺乏宜傳,執行起來常有誤解的現象。因此,應該加大教學管理制度的宣傳力度,特別是新的管理辦法生效之前,應留出一段宣傳的時間,利用廣播、報刊、宣傳欄、網絡等媒體進行大力宣傳,有必要的時候甚至舉辦相應的學習班或咨詢會,使新的制度深人人心,為落實“有法必依”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曹興文.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研究.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5
[2]張德保.當前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問題探討.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