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韓兩國新一代領導人的上臺以及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之加強,兩國的合作伙伴關系也愈加緊密。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我國的韓國語教育迫切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教育的應有之意,使教育的產出更加符合新時期的社會需要,從而為我國各方面的發展服好務。本文就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其發展思路提出了幾點思考,以供大家學習交流。
關鍵詞:新形勢;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發展現狀及出路
眾所周知,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有著悠久的友好交往史及互利合作關系。隨著中韓兩國新一代領導人的上臺,中韓關系再度升級:習近平主席于2014年7月份訪問韓國,續寫“老友記” 推動中韓關系更上一層樓;樸槿惠總統也在來訪我國時表示韓方愿同中方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分享夢想,共同發展,攜手促進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繁榮---中韓關系正處在大發展的新起點上。
目前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也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同時,兩國已經互為海外旅行第一目的地。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更為兩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當前中韓關系發展的新形勢,我國韓語教育迫切需要順應新形勢的發展定位。下面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針對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剖析,并就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談幾點思考。
1 當前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現狀
1、專業定位不準確、不鮮明,眉毛胡子一把抓?,F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將專業名稱設置為應用韓國語,而對于其中的“應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并不明確,也就導致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的各個教育教學環節嚴重脫節。
2、人才培養目標無法體現職業教育的宗旨與特色。不少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沿用傳統的本科教育的培養思路,重語言輕技能,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這種單純的以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過程,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眼高手低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不靈活,無法適應職業角色的需要。
3、課程設置老化單一,與專業發展需要不相吻合。大多數高職院校無法突破壁壘深究與韓語專業相匹配的課程種類,而是抓住語言的共性特征不放,教育教學大綱基本沿襲英語教學的模式,無法實現韓語課程應該有的專業特色,導致課程設置與專業發展需要不協調。
4、韓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眾多高職院校在選聘教師時側重于教師的專業學歷及出國經驗,而忽略了高職院校教師應該有的專業實踐經驗與能力,導致教師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單一,甚至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躲避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應付教學任務的傾向。
5、忽視實訓基地的挖掘與建設,將實訓教學模式限定在校園之內,實訓課成為一種紙上談兵的擺設。高職院?,F普遍存在一種忽視實訓的傾向,無法潛下身子大刀闊斧開發實訓平臺加強實訓教學模式的建設,導致實訓教學無法正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 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出路
1、專業定位要鮮明、有特色,堅持一條主線、一個重點,切記因求大求寬而放空專業基石。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堅持貫徹韓國語語言學習這條主線,并在此過程中要善于瞄準當地行業發展的市場需要,抓住一個點做文章。比如隨著兩國自貿區的建立以及經濟往來日益密切的新形勢,沿威海地區可開設經貿韓國語專業;面對中韓兩國互為海外旅行第一目的地的新形勢,旅游景點豐富的地區可以開設旅游韓國語專業,以此來擴大學生就業的對口面,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2、人才培養目標要凸顯職業教育特色,緊跟專業定位走,互相調整適應。高職教育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能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的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語言基礎與實踐應用的結合能力。因此,作為語言類專業,應將培養目標定位于語言+技能的雙素質型人才的培養。基于此,高職院校應致力于拓展校企合作的平臺,采取針對性培養,比如可以開拓平臺與某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采取訂單式培養,雙方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3、課程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實用性、實踐性、職業性的特點。課程設置要貼近社會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相吻合,按照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合理安排,形成模塊,分方向教育。新形勢下中韓兩國的關系更加緊密,無論是在互通旅游方面還是在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方面都處于加強溝通合作的上升趨勢中。那么,高職院校完全可以順應新形勢下的用工需要開設旅游韓國語、經貿韓國語、動漫韓國語等課程。
4、開拓多渠道的在職培養模式,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實踐能力強、積極投入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師資隊伍。高職院校應根據各專業的定位及課程設置需要,按照教師的具體知識結構情況進行分類,定期組織教師到專業師示范院校或與專業特色相關的企業進行學習培訓或頂崗實習。同時,也可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職工對韓國語的具體應用環節進行示范講解。以此來改革高職院校教師的韓語教學模式,引導其在課堂中嘗試進行“立體式”課堂教學,采取案例教學、專題研討等方法,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交際能力和職業技能。
5、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規范實訓教學模式。大力開發校外企業實訓基地,建立校內、校外兩大實踐課堂,實現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模擬仿真實訓和頂崗實訓的有機結合及適時交替和有事互補;規范實訓教學模式,準確設置實踐項目、明確規定實訓內容和目標、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保障與評價機制,讓學生動起來、活學活用、與企業關系密切起來,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專門人才。
面對近年來國內眾多高職院校韓語專業招生數量逐年遞減甚至出現停招的現象,很多人將其歸結于韓流已過或市場飽和等客觀原因。該文從實際出發,針對中韓關系大發展的新形勢,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發展現狀,并對其發展出路提出了一己的思考之見。在中韓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高職院校應借著新形勢的大好春風,從自身實際出發對韓語專業的發展思路進行適時地改革與調整,從而實現韓語專業的新突破、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靜. 當前形勢下對韓語專業設置的思考[J]. 科技咨詢,2015(08):189.
[2] 董怡. 高等職業院校如何應用韓語進行實境教育[J]. 高教高職研究,2009(13):176.
[3] 張玉. 高職院校應用韓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 資治文摘·管理版 教改漫談,1994-205:109.
作者簡介
張遷遷(1988—),女,碩士研究生,淄博職業學院 國際學院,主要從事韓國語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