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在社會教育中,我們的祖先十分強調將修身養性放在人成才的首要位置。可見其非常看重內在修養的培育。在新時代,讀書應該有著更高尚的追求,首先要完善心靈世界,從自然屬性中解脫出來。從整體上而言,當今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人文素質不過關,內心略顯浮躁。人文素質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著眼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人文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策略
一直以來,中國都有“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這是古代先人的先見之明,中華民族有著悠悠五千年的歷史,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強調人的內在修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點。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縱使風云幻變,也始終不倒,是可以從這些方面窺見一斑的。在社會教育中,我們的祖先十分強調將修身養性放在人成才的首要位置。可見其非常看重內在修養的培育。在新時代,讀書應該有著更高尚的追求,首先要完善心靈世界,從自然屬性中解脫出來。從整體上而言,當今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人文素質不過關,內心略顯浮躁。人文素質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著眼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1 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鑄造人文素質的靈魂
高校要想將大學生塑造成集專業技能與人文素質于一身的高素質人才,必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實,培養人文素質的本質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做人”的根本在于“德”,它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鑄魂”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這些課程可以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師要注意挖掘課程中隱含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近現代史、理想信念、社會道德健康人格、法制觀念等方面的教育。
除了要挖掘理論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的人文修養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一方面,教師要有深厚的人文知識積淀,廣泛涉獵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管理學、哲學、政治學等學科領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旁征博引、舉一反三;另一方面,教師要遵循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自覺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和民主,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這樣才能成為大學生行動上的引領者,思想上的影響者。
2 組織校內外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人文實踐能力
要想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光靠理論知識傳授和榜樣示范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得到貫徹落實,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將人文情感、人文知識、人文精神逐漸內化為個體品質,上升為健全人格。有鑒于此,高校要經常組織各種校內外實踐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一,安排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人文類活動,比如體育文化節、文化藝術節、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其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高校的人文類社團活動,比如青年志愿者協會、低碳環保協會、攝影協會、馬克思主義活動小組等,這些社團是基于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立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與教育,培養人際交往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人文素質;其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讓他們在社會中進行參觀、考察、調研,幫助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接觸企業,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鍛煉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系列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行統一,使他們的境界得到升華,情感得到熏陶,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為日后走上社會之路奠基。
3 成立政治課程網絡資源庫,實現人文教育的內化
進入新時代之后,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已經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使得教育事業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元,也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供了新的手段與媒介。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著手建立政治課程網絡資源庫,即在網絡虛擬空間下實施教育活動,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教育行為。網絡資源庫的信息非常豐富,而且不受時空限制,真正實現了師生與資源的共享與活動。
在網絡資源庫中,可以根據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要求,選擇文、史、哲、藝等人文社科類的素材內容,比如建立“紅色旋律”、“經典影片”、“修身養性”等欄目;也可以借助網絡教育這一優勢條件,邀請優秀專家學者在網上開展學術報告,組織學生觀看,讓學生充分享受網絡技術的便捷性;也可以開辟“與信仰對話”、“思想道德辯論會”等對話節目,實現師生互動,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事實上,網絡資源庫就猶如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是一個美麗的精神家園,它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提高人文素養。
總之,高校不僅要促使大學生掌握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積極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這是一個人存活于世的關鍵所在。事實也證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能夠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借助思政教育的力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大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齊玉龍;梅翠竹;;醫學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途徑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謝和平;;弘揚大學文化 推進人文素質教育[J];求是;2011年17期
3于麗芬;陳洪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陳菲;;淺談如何加強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0年S1期
5尤玲;;提升部隊院校學員人文素質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0年S1期
6李浩;;論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現代商貿工業;2011年13期
7宋唯一;;淺談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8符桂芹;楊雙珠;;人文素質教育理想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