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數學思維的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探討
唐恒書
(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74)
摘要:數學思維對于會計專業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再造會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學思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中幾乎都設置了會計類專業,每年向社會各類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輸送數十萬會計專業畢業生。然而,盡管我國高校會計專業教育已經形成一套十分成熟和穩定的教學模式,但會計專業的師資與生源絕大部分來源于文科生背景,缺乏定量思維分析能力,這給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實務工作或深造帶來困難,亟需加以創新和改革。本文擬對這一問題加以探討,為我國會計專業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
1.偏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講解,忽視數量內涵。多年來,絕大部分會計教師的講課風格都十分注意分析教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內涵、特征或特點,不重視其數量特征。溯及本源,會計至少屬于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因為會計最重要的復式記賬法,就是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1494年在其數學專著《算數、幾何、比及其比例概要》中,列出專門章節研究復式記賬基本原理。而在現實的會計教學中,教師很少注意到會計基本概念與理論的數學性質。例如,在講授復式記賬基本原理和類型時,老師總讓學生理解和記憶會計恒等式兩端的變化規則和三大要素變化的九種情況,學生感到很難記憶。其實從數學組合概念思考,會計六大要素(不考慮利潤這個“虛要素”)的變化種類型為:。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問題的實質。
2.只注重定性分析,輕視數量刻畫。在分析會計理論時十分重視其理論原理,不重視其數量關系。例如在講解在存貨實際成本計價模式下,發出存貨采用加權成本法進行計量,一般重點放在其文字表達公式分析,然后再結合發出原材料例證講解,這樣學生只能對同類情況進行核算。如果面對發出庫存商品計價,甚至借款費用資本化率計算,很難類比處理。如果采用統計學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公式,將發出存貨價格計算數學原理講清楚,則學生很容易理解,且能舉一反三。
3.注重定性結論,缺少數理分析。講授中注重基本方法的經濟涵義,忽視其結論的推導過程,使得學生見其“形”,不理解其“神”。在很多會計專業教材中,對主要基本核算方法,只是采取定性描述,未對其推導過程與結論做數理分析或證明,學生只能知道這些方法的基本含義,不能深刻理解其準確的經濟內涵。如金融債券的三種發行方式:平價、溢價或折價發行,教師講授其原因時,基本上都是依據教材中表述的理由分析,即債券票面利率與市場實際利率的大小關系來確定發行具體方式,而為什么會出現這三種發行方式,并未作出較為嚴格的數理剖析。這樣學生只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針對以上高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筆者教學中引進一些數學思維教學方法,進行了大膽嘗試,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提出以下改進會計教學模式探討。
1.重視基本概念與理論的數量內涵。在講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論方法時,注意它們的經濟內涵。會計學科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應用型學科,而且絕大部分內容都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由于學生都學習過經濟數學或高等數學,具有較高的數學準備知識,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采用一些數學模型、定義或幾何圖形加以分析。例如在講解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總賬與明細賬的關系時,可以借助集合與集合元素的關系闡述它們蘊含著的數學關系,讓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且還能激發他們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
2.重視數學分析,培養模型化思維。將繁雜的計算計算步驟,簡化為模型化思路。在中級與高級會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專業課中,有一些重要且復雜的計算公式,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理解和掌握。老師可以將其計算步驟簡化為基本的計算模型,讓學生較輕松運用其計算方法。如長期債券的溢價或折價攤銷,老師可以將其五步計算過程歸納為簡潔的計算模型,學生很快就掌握和靈活運用。
3.將定性與定量分析有機地融合。在學習一些基本理論時,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定量方法加以刻畫,深刻理解其實質。學生在學習比較復雜專業課程內容時,很難明白其基本含義,更難以熟練運用這些原理分析實際問題。如在學習管理會計的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時,分析這兩種方法計算利潤存在差異的原因和結果的基本規則,可以先分析差生差異的原因并不在于二者計算利潤的公式不同,而是由于對其產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費用的處理方式不同帶來利潤的差異。然后采用數理方法加以證明,并得到計算其利潤差異的數學模型,這樣學生不僅能透徹理解其看似復雜的原因,而且能牢固掌握其結論,運用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要將數學理念恰當融入會計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這對教師提出要求了更高要求,這需要在以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
1.提高教師的數學素養。盡管會計專業教師在學生時代學習過一定數學知識理論,但由于長期并未使用那些數學理論與方法,大多數人對此已很生疏。可以采取邀請數學教師對會計老師進行短期培訓,讓他們盡快恢復基本的數學知識,并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去分析和構建簡單的專業課程的數學模型。
2.運用Excel等軟件,豐富教學內容。Excel軟件對于會計專業課學習具有十分強大的功能,可以將教學中所運用的計算公式或數學模型進行計算,既能提高教學效果,又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鼓勵學生創新。對于部分數學基礎較好,并且打算將來進一步深造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選修一部分較有難度的數學課程,如計量經濟學、泛函分析等,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并指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專業問題,發表科研論文。
參考文獻:
[1]唐恒書.關于發行債券方式與定價的數理分析.財會月刊,2012;2.
[2]劉玥、黃莉、楊丹.會計師勝任能力解構及其培養—基于國際會計教育準則的探索.會計研究,2014;5.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96-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