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照+黃瑛+曹露露+潘偉琪+王曉凌
摘要 本文對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研究,學院在校企合作中應重視激發企業的合作動力,分析企業合作動力來源,通過多種渠道建立合作關系,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建立符合其需求的合作模式。指出在連鎖專業建設中應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形成自身優勢,選擇合適的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增加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收益,從而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專業建設 企業動力 連鎖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4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Mod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Corporate Power
——Take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GAO Guangzhao, HUANG Ying, CAO Lulu, PAN Weiqi, WA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Management,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Zhejiang 325006)
Abstract This paper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study, the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cooperative power companies to analyze business cooperation power 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h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ode in line with their needs. Pointed out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clear chai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choose the right business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ncrea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corporate earnings, thereby enhancing th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ower.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rporate power; chain management
連鎖經營被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認為是21世紀最主要的商業經營模式,我國連鎖經營企業以其經營模式的優越性快速發展,對大專院校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2012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預測,全國連鎖零售行業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為65萬人,全國有各類連鎖門店約13萬家,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面對行業企業高素質人才緊缺的現狀,各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專業人才,形成了很多有效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如何調動企業參與和投入的積極性,應成為各院校努力探索的問題。
1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分析
1.1 連鎖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促進作用
(1)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和挑選合格人才。連鎖經營企業多數屬于服務性行業,員工需求數量較大,通過校企合作選擇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提升員工學歷層次,進而提高企業整體服務質量。(2)增強員工穩定性。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參與理論和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對口就業崗位,在學習期間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工作崗位和晉升途徑,增強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3)提高企業社會聲譽,擴大顧客群。校企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都會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增強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藉此吸引媒體受眾關注,擴大顧客群體。(4)降低培訓成本。連鎖企業離職率相對較高,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員工進入企業后接受培訓,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必需的崗前培訓,節約了培訓成本,縮短了培訓時間。
1.2 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參與校企合作增加了企業成本。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取得收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機會成本(學生頂崗實習導致生產率降低等)、風險成本、隱性成本(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各項工作導致商業機密泄露等)等。①
(2)企業難以留住人才。從整個連鎖業態來看,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強,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連鎖企業基層員工的流失率達30%以上,店長的流失率達50%以上,校企合作培養的優秀人才也成為其他企業挖掘的目標,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連鎖專業與某公司合作培養學生1年期間,有3名分別擔任副處長和店長的學生被其他公司用更高的薪資挖走。
(3)院校實習生進入企業后管理難度較大。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或訂單培養過程中,并不是企業正式員工,不能按照企業員工進行管理,通常是依據校企合作協議或校企臨時協商來管理,增加了管理難度,特別是學生安全問題成為校企雙方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4)高職院校能夠為企業提供的支持還比較薄弱。目前各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是為企業提供用人方面的支持,由于師資力量、辦學要求等因素的影響,連鎖企業解決經營中的技術和經營難題更傾向于依賴本科院校或專業咨詢公司的支持。②
2 院校積極開拓多種途徑聯系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院校應積極宣傳校企合作工作,使更多的企業能夠了解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努力吸引企業參與專業建設,校企共同發展,實現資源互補和產學研結合。校企雙方建立聯系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院校主動聯絡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當地行業龍頭企業知名度高、用人量大、管理規范,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選擇方向,教師應通過走訪行業龍頭企業,介紹專業培養內容,積極邀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2)參加行業協會、校企合作交流會議,通過公共平臺發布校企合作信息建立聯系。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是比較權威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有1000余家企業會員,近百家院校會員,協會組織的校企對接會、技能競賽、師資培訓等活動,為各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與企業交流合作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臺。③教育、商業等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活動、行業會議等也是校企建立聯系的有效途徑。
(3)學院內部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企業的人才需求通常涉及多個專業,可以在學院層面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各專業共同與企業開展合作,滿足企業對不同專業人才的需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與溫州一鳴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校企合作培養畜牧獸醫、食品加工、連鎖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專業的學生,以滿足企業在畜牧養殖、食品加工、連鎖店零售等多個崗位的需求。
(4)畢業生、實習生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專業教師應動員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或就業后,在企業中對專業和院校進行宣傳,為校企合作建立聯系。企業也會關注優秀員工的畢業院校,主動通過學生聯系學校,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連鎖專業2011級3名學生在溫州去茶去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實習期間表現優秀,企業主動通過學生聯系學院開展合作。
3 根據企業情況選擇校企合作的模式
各院校連鎖專業通常會與多個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由于各企業經營規模和人才需求特點不同,對校企合作的內容與需求也有所差異,應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發揮其在專業建設中的不同作用。
(1)校企深度合作型企業。企業規模較大并有穩定的人員需求數量,用人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對口,企業高層管理者重視校企合作工作,能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規劃,學生愿意在企業就業,學院可與這類企業共同投入資源,開展校企共建、訂單培養、工讀交替等方式的合作,對專業建設有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
(2)專家指導型企業。企業與學院專業人才培養對口,在行業內具備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但是每年人才需求數量不多,而且企業也無意在校企合作方面過多投入資源的,可以通過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和實訓指導師、指導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方式開展合作。
(3)推薦學生就業型企業。一種是企業在行業中屬于中小規模,提供的就業崗位與專業基本對口,只要求學院提供合格畢業生就業;另一種是外地的企業因地域原因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比較困難,學院只能推薦畢業生就業。
(4)學生實踐型企業。有些企業用人量較大,與院校合作態度比較積極,但是由于行業特點、工資待遇、專業對口性等原因,學生不愿在企業中就業,專業無法與其深入合作,只能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崗位,在專業建設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4 增強企業動力,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的建議
(1)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形成自身優勢,吸引企業開展合作。各行業均有企業采用連鎖經營業態,不同行業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較大的差異,學院建設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應該明確針對的行業,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建設師資隊伍和實踐教學條件。從目前各院校連鎖專業選擇針對行業的情況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選擇特定行業進行人才培養的決定性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情況進行選擇,為當地優勢行業培養后備人才,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崗位相對較多;二是依托本學院其他優勢專業進行選擇,通過專業間的資源共享,降低連鎖專業建設的成本和難度,容易形成專業優勢,比如:學院的物流專業較強,連鎖專業可以選擇快遞行業作為人才培養的方向;學院的農業類專業較強,連鎖專業可以選擇農產品連鎖零售行業作為人才培養方向;三是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建設連鎖經營專業,例如把工商管理專業改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四是根據合作企業的需求確定專業發展的方向,連鎖專業若與規模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企業每年招收畢業生的數量較大且相對穩定,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定向培養專業人才。
(2)選擇合適的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使雙方的合作能夠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之上。企業所在行業和提供給學生的就業崗位能夠被學生接受,學生愿意進入企業并在企業中穩定實習和就業,校企合作才能夠持續開展。大型連鎖企業是校企合作的首選,企業有實力投入資源,并且能夠每年為專業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就業崗位;規模中等但是處于快速發展期的企業也是較理想的合作對象,隨著企業開設新增門店,會為學生提供基層工作崗位和晉升的空間。企業高層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校企合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和就業也需要企業相應制度支持,通常人力資源經理的職權無法完全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才能夠決定。學院應與企業高層領導深入溝通,滿足企業的專業人才需求,甚至是為企業定制培養人才,才能增強企業對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視和投入,為學生進入企業并盡快晉升創造有利條件。
(3)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提高學生在企業中的留職率。連鎖經營企業大部分屬于服務性行業,企業對學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能夠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保證企業工作順利開展和財物安全。另一方面,學生進入連鎖企業后首崗的工作比較辛苦,需要經過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有機會晉升到基層管理崗位,這就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崗位前景教育,使學生能夠明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就業崗位和培養途徑,在校學習期間認真學習、在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從新生入學的專業教育開始,貫穿專業課教學和實驗實訓,安排學生進入連鎖企業進行觀摩和頂崗實習,培養崗位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同時,促進其進入企業就業,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合作組建訂單班級共同培養學生,有效提高學生在企業中的留職率。
(4)增加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收益,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院校應努力通過校企合作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僅僅為企業提供合適人才,企業獲得的收益越多,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就越高。提高企業收益的途徑有:一是通過校企合作對企業進行宣傳。院校通常會通過一些媒體對外宣傳校企合作工作成果,這同時也是對企業的宣傳,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雙方合作共同開展宣傳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加強院校教師科研工作能力,為企業解決工作問題。目前我國高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絕大部分開設于高職學院,受高職學院教師的研發能力和科研資源的限制,能夠為連鎖企業提供的支持有限,學院可以通過加強師資培養和引進提高為企業解決經營管理問題的能力。④三是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等形式,利用學院各學科專業人才和教學場地、儀器設施為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學院為企業培訓提供教室、宿舍、實訓室、電腦機房等,方便企業員工集中培訓。學院除了為企業提供連鎖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支持以外,還可以利用其他專業的資源,為企業通過市場營銷、會計、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培訓。
在校企合作共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過程中,企業有參與動力的動力才能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條件,才能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學院在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要結合行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專業建設,努力吸引企業參與到專業建設工作中,培養符合行業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就業和在企業中的快速晉升。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2013年研究課題《基于企業動力前提下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建設模式研究》,溫州科技職業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項目《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生鮮管理崗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注釋
① 程培堽,顧金峰.校企合作的外部效應和企業合作意愿:一個經濟學分析框架[J].教育學術月刊,2012(6):87-90.
② 陳海燕.高職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職教通訊,2007(3):22-25.
③ 于天懿.關于企業對連鎖經營專業畢業生能力培養認知的調查與分析[J].江蘇商論,2014(1):14-18.
④ 王曉琳,王澤川.成本理論視角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企業方“冷”的原因與對策探討[J].雞西大學學報,201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