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姿艷
【關鍵詞】兩步計算 計算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71-02
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后,由于計算內容的增多、題型的多樣化和難度增加,計算的正確率明顯下降。特別是兩步運算的題目,既有計算錯誤,也有運算順序的錯誤。許多學生、家長總是把計算上的錯誤歸結為“粗心”,忽略了潛藏的原因。不少學生由于計算錯誤而導致數學成績較差,打擊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
兩步運算不僅有單純的計算要求,還涉及運算順序,是多步運算的基礎,也關系到學生高年級學習解決稍復雜的問題,在小學計算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四點提高四年級學生兩步運算計算正確率的策略。
一、完善學生兩步運算知識體系
數學知識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與四則運算有關的概念,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運算順序在兩步運算中尤為重要。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了整理。教師應用好教材,結合問題情境,在解決問題中引導學生梳理、歸納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明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引導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運算順序,就能避免因為運算順序錯誤而導致兩步運算計算錯誤。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內容,也是兩步運算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學習小數、分數的簡便運算的基礎。其中“乘法分配律”是含有加法和乘法兩級運算的運算定律,簡算形式多樣,還能拓展到除法中,是運算定律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師應作為單元教學重點進行突破。筆者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列舉多個實例,引導學生尋找共同點,嘗試建立數學模型,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和字母表達式。再利用乘法的意義對猜想的結論進行證明,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最后結合解決問題加以鞏固,有效地突破了四年級運算定律教學的難點。
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掃清了知識的障礙,梳理完善兩步運算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正確計算兩步運算問題提供了知識保障。
二、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具有速度快、靈活性強的特點。兩步運算的正確率高低與熟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口算的制約。任何一道兩步運算題目,最終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的口算題加以解決。因此,要提高學生兩步運算的正確率,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著手。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每天進行30道題的口算練習。然后,全班交叉批改后,發揮同伴互助的力量,同桌互相做小老師,互相幫助完成改錯。典型的錯題則利用早讀時間進行糾錯,并出示模擬題加以鞏固。經過兩學年的不懈堅持,本班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不僅復習鞏固了四年級以前所學的多位數加減法、一位數乘多位數、整十數乘整百整十數、除數是一位數、整十數的除法等口算,對于四年級新學的小數加減法、簡單的兩步運算等口算題也掌握得比較熟練。口算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減少了學生因為遺忘計算方法、忘記進位、退位而導致的計算錯誤,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兩步運算題目的正確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學生的作業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錯誤:10.15抄成1.15、45×3寫成45÷3、96寫成69、“0”寫成“6”……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錯誤往往是由學生的不良計算習慣引發的。書寫馬虎,字跡潦草;計算時不注意審題就急著盲目去做;無論數字是大是小,一律口算,不愿意動筆打草稿;沒有草稿本,隨意在桌子上、數學書或者作業本的背面演算;計算結束后也不會運用估算和驗算等方法認真檢查等。由于這些不良計算習慣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兩步運算計算經常出現一些“很可惜”的錯誤。由此可見,良好的計算習慣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條件。
1.調動學生積極的內因作用,自覺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怎樣發揮學生內因的作用,讓他們自己認識到不良計算習慣是數學學習上的“絆腳石”,主動、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在每次單元檢測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試卷分析,重點分析因計算錯誤而丟分的情況,并進行分類:是抄錯數字還是沒弄清運算順序;是沒打草稿計算錯誤還是書寫潦草抄錯答案。幾次試卷分析之后,學生自己會發現:其實這些計算題我都會,原來口算不是萬能的,打打草稿,寫寫豎式,這幾分就不會被扣了……通過錯因分析喚醒了學生們的主動意識,并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2.明確要求,規范書寫,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平常的作業中,教師也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①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兩步運算題有規定的格式:所有的等號都要對整齊,寫在數據的前面;沒有計算到的步驟照著抄寫下來等。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身作則,通過正確的板書給學生示范,還可以通過優秀作業展示、激勵的作業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的書寫逐漸達到規范美觀、字跡清晰。②推廣“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兩步運算計算四部曲。“一看”:看清數據和運算符號;“二想”:想清運算順序,是否能簡算;“三算”:仔細完成計算,特別要求多位數乘法和除數是兩、三位數的除法必須在草稿本上寫豎式計算出結果,再謄抄到算式中;“四查”:運用驗算或估算的方法進行檢驗,同時檢查數據、小數點、運算符號和答案等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這樣就能有效地減少學生由于抄錯數據和答案、起筆就盲目計算、不寫豎式全憑口算而引起的兩步運算計算錯誤。
四、設計對比練習強化學生排干擾力
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它可促進知識遷移;也有消極作用,使人們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當兩種知識比較相似,容易發生因混淆而出現的計算錯誤,這在心理上稱為“痕跡性”錯誤,即受相近知識的干擾而發生的錯誤。
當各種類型的兩步運算混在一起,學生容易出現因為知識的負遷移產生的計算錯誤。例如:562-43+57=562-(43+57)=562-100=462,這是學習了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后,而引起的知識負遷移。學生通過分關注數據的特征,一心想著湊整簡算,而忽略了對運算符號的觀察。而在計算8×(125×13)時,部分學生錯誤地計算為:8×(125×13)=8×125×8×13。看來,乘法分配律的運用也對學生產生了負遷移。針對這些錯誤,教師可以設計幾組學生平時出錯最多的形近而易錯的對比練習題。如:274-52-48和274-52+48;4.76-2.58-2.24和4.76-2.58-2.4;14×(5+20)和14×5×20;76×42+58×76和76×42+58;35×99和35×101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其中的異同;嘗試計算,在計算中體會;互助糾錯,在討論中明確算理算法。通過這種對比練習的設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排除知識負遷移的干擾,提高兩步運算特別是簡便運算的正確率。
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計算正確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堅持而又反復變化的過程。低中年級已經熟練掌握的計算,到了高年級又可能因為計算方法的遺忘和知識的負遷移出現錯誤。這就需要老師堅持訓練,分析錯誤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在鞏固舊知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和正確率,為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掃清障礙,打好堅實的基礎。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