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梅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情境;創設;質疑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7—0099—01
學生只有“質疑問難”,才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目標,進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標。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質疑。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敢于質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課堂上,教師要巧用信息技術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根據所呈現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學生只要能提出問題,不論質量如何,都不能批評、嘲諷,應多鼓勵、欣賞,消除學生怕說錯或說得不好被否定的畏懼心理,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保護他們質疑的勇氣。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中購物的情境,請學生根據生活中熟悉的小刀、本子、鉛筆等商品的單價,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設計,突出了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質疑的欲望,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所在。
二、以實現教學目標、以突破重難點為突破口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想質疑
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有利于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情境。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情境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提升提問質量。學生提問興趣激發后,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但有時由于方法不對或方向不正確,缺乏針對性,提出的問題思考價值不大,甚至可能為了提問而提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由不愿說到敢于開口說,由說不到點子上到逐漸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由問題的表面淺層逐步過渡到思維的深度。
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時,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關系,又表示結果,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筆者是這樣做的: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神奇的魔術盒子,學生只要輸入一個兩位數,這個數經過魔術盒子的加工,出來便是另一個數。學生躍躍欲試,經過幾次嘗試后,發現奧秘:盒子是按一定的關系式加工數的。接著發現輸入的數與輸出的數不斷變化,但輸出的數總是輸入的兩位數減去該兩位數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的和。這里巧用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習效果會大幅提高了。
三、以發展思維和強化創新意識為目的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質疑
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并綜合考慮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創設新、奇、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促成對新知的遷移和建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課堂上教師還要敢于放手,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同時還要給學生展示的舞臺,鼓勵學生不斷質疑,從而提高質疑的水平和能力。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筆者巧用多媒體將平行四邊形框架拉動轉化成長方形,然后再把拉動的長方形放在格子圖上,讓學生計算出它的面積,從而使學生直觀感知:鄰邊相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錯誤的。當學生從拉動轉化的誤區中走出來后,很容易理解了用剪拼轉化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再利用多媒體呈現剪拼的不同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形狀求變是策略,但大小不變是基礎。
總之,情境教學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已顯示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追求完美的結果,更要從實際出發,分析教材,研究學生,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敢于提問,讓學生在質疑中學會探究,學會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