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建威
【摘 要】2013年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20周年,中國教育改革也已進入關鍵時期。教育改革要學習、借鑒外國經驗,也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學習我們先輩的思想,特別是要從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汲取智慧以促進教育改革,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粗淺的探索。
【關鍵詞】毛澤東軍事思想 ? ?教育改革 ? ?以人為本 ? ? 人民戰爭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出路在教育,教育發展的動力在于教育改革。在時下的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以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教育方針,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唯一標準的錯誤做法。這樣導致學生的課業負擔始終減不下來,身體素質每況愈下,德智體美勞不能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沒有聽說過教育要以犧牲人的健康為代價,任何教育如果連人的健康生命都不能保證,絕對不會是好的。現在一些學校一味地追求升學率,背離了教育的初衷,甚至出現了非常極端的現象:音體美的課程取消了,思想品德教育放棄了;學習好,一好百好;文化課差,一差全差;升學率成了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這種現象如果不改變,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是要打敗仗的。想到這里,我們可以看看偉人毛主席是怎么打仗的。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用整整一章闡述了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是一切軍事原則的依據。”1947年12月,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總結了十條軍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要消滅敵人的生命,軍隊的有生力量顯然是要比單純的物或者說城市和地方要重要得多。在粉碎敵人重點進攻陜甘寧解放區時,毛主席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畢竟,“人”才是第一要素。反觀我們的教育,“吾國學制,課程密如牛毛,雖成年之人,頑強之身,猶莫能舉,況未成年者乎?況弱者乎?”學生學習,面對著海量習題,爆炸知識,用瘦弱身軀拼消耗,打陣地戰,久而久之,學生心理失常了,身體變差了,意志薄弱了。人都不保,談何教育?教育如同打仗,總是存在著敵強我弱的情況。如果為了宏大目標,一味地強求強攻,硬碰硬,打陣地戰,拼消耗,不但打不了勝仗,甚至連革命的本錢都會輸掉。相反,如能讓學生放下包袱,開動思維的機器,輕裝上陣,精力旺盛地打打運動戰,打打殲滅戰,在學習中壯大自己削弱“敵人”,豈不事半功倍嗎?
教育為什么不能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根源在于教育特權,出路在于掃除這些特權。特權的表現方式主要是文憑特權、優質學校特權。先說文憑特權,好文憑是優質學校的標志,有了它,就有了找個好工作的特權,就有了提拔當領導的資質,甚至是成為精英的象征。人分三六九等,事有肥瘦好差,而文憑往往成為決定條件。因此,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往往以文憑作為評價人的標準,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以獲取特權文憑。其次是優質學校特權。大家都明白,在我國,大學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中學也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重點乃特權之重點。優質學校特權無非是師資特權、資金特權、升學特權、就業特權等等。教育在這些特權思想的左右下就變質變味了。毛澤東為了改造舊軍隊,在創建人民軍隊時貫徹了“黨指揮槍”的政治原則,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規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我軍區別于其他任何軍隊的本質特征”,“政治工作三大原則,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實行民主制度和嚴格的紀律,要在集中指導下,實行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堅決執行命令,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也一樣,要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廢除特權,堅持特色,摒棄為少數人服務的思想。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等與教育發展息息相關的一系列文件。文件精神與毛澤東軍事思想似有想通之處。如其中關于考試招生制度的論述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這一制度總體上符合國情,權威性、公平性社會認可,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指出了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并提出“堅持育人為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注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足球改革方案指出,發展振興足球事業關鍵是把路子走對,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從群眾性參與抓起。這些規定都很好地體現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華。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事是存亡之道,教育是立國之本。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成就啟示我們,要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智慧來發展教育。
【參考文獻】
[1]劉繼賢.論毛澤東軍事思想[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12).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3).
[3]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Z]. 2014 (9).
[4]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Z].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