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新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在發展,社會及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唯有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銳意進取。創新的主體是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依靠的是先進的教育。語文作為眾多學科當中最具人文性的一門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創新意識;合作探究;開放民主;適當鼓勵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所滲透,讓學生領會創新思維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課前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導入課程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創設相應的學習背景,以提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已學知識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的自主思考需要問題的引導,自主思考的過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課上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培養創新意識。
二、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享學習成果。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的是輔助引導作用。我們可以采取小組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與小組成員自主探索,各司其職,將獨立探索與團隊整合結合起來,這樣的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直接講解要好得多,學生品味自己經過獨立思考得出的感悟,在個性化的理解中促成創新意識的形成。
三、營造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變革之前的教學方式,不再以講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而是應該營造一種開放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得其樂,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激發自己的學習潛力和思維潛力,產生學習的熱情,不斷用新的方式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要營造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予以正確引導,適當鼓勵,構建一種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讓學生敢想敢說,推動創新思維的形成。
四、給予學生及時適當的鼓勵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成果的總結以及教學活動參與者表現的綜合評價。教師在課程內容結束之后,應該在對教學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鼓勵,鼓舞學生的信心,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自主求知創新探索的樂趣,敢于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發揮創新思維用于日常學習,優化學習效果。
當今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來推動時代的進步,需要創新型人才來增強民族競爭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創新型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呂乃敏.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作用[J].新課程:教研,2011(07).
[2]胡遠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03(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