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蘭英 童麟
摘 要:很多的老師一提起作文教學就頭疼,作文似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夢靨。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工具和途徑,應引導學生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積極積累寫作素材。
關鍵詞:作文教學;指導;寫作素材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通過作文教學的開展,使學生懂得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工具和途徑,引導學生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極積累寫作素材。對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等,能夠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能寫出感情真實、表述清楚的文章。對于這樣的作文要求,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作文教學的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學生愛寫、樂寫的情緒
很多的小學生一提起作文就皺眉頭,很多的老師一提起作文教學就頭疼,作文似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夢靨。這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指導不得法,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學生如果具備了寫作的興趣就會自己主動去寫、主動去表達。但是目前的一些情況卻是學生對作文的寫作不得章法,對作文無從下手。所以,教師要針對這種情況,給小學生以鼓勵,提高小學生的自信。我和學生這樣提到作文寫作的實質:把你做過的、看見的、聽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這樣給學生減壓后,學生對作文的緊張心情放松了。將自己生活中的見聞和自己的行動等,詳細、真實、有章法地記敘下來就可以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這是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恐懼心理的最佳藥方。
二、觀察生活,遴選寫作素材
學生沒有什么內容可寫的原因是他們的課業負擔重,童年生活的樂趣少,一些有趣的事都被學習機、平板電腦、電子游戲取代了,他們走進自然、走進生活的機會少了。課余時間都是在家里、書里、補習班里度過的。缺乏生活的閱歷和見聞,導致他們沒有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搜尋寫作素材。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親近自然,熟悉社會生活,豐富寫作素材。提倡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豐富閱讀積累,這是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又一條途徑。
小學生的作文是學生寫作能力形成的基礎,從看圖寫話開始到成篇文章的寫作,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寫作的氛圍,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