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飛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內容;特點;思維;學習興趣;自學;
質疑;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63—01
要學好高中數學,首先在高一階段要讓學生認清高中數學的特點,特別是與初中數學的區別,要他們知道用初中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是很難學好的。比如高中數學語言比較抽象 ,初中數學語言相比較而言更加形象、通俗。尤其學生剛進入高一,就接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象語言等,他們很難理解,理解不透,肯定也學不好。
其次要了解高中數學思維方法的特點。初中階段,很多教師將各種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初中學生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思維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它更加強調思維的靈活性。
再次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盡量想辦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先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興趣,愛屋及烏,學生會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在授課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表情不呆板,語言不生硬;課間多和學生打交道,偶爾和學生開開玩笑,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然后要引導、鼓勵學生自學。自學前,要根據教材具體內容,簡要地提出問題,作為自學提要。充分利用討論環節,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可見集體討論是至關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使學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之后還要鼓勵學生合理設疑,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在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探究中加深理解。對別人的構思、方案、結論不盲從,不迷信,敢于發難質疑,勇于叫陣挑戰。比如,在講“概念例題”以后,筆者總是引導學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解?還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無論是提問學生回答,還是讓學生上講臺板演,無論是做計算題、作圖、畫圖,還是做簡單的幾何推理題,筆者都要追問“為什么”。不但要學生說出運算的算理和推理的根據,還要求他們要條理清楚地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一是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坐姿要直,思想不開小差,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同學的發言,還要認真思考教師的提問,并積極舉手發言。最后要認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板書和書上的習題,按要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二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思考時,要留給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回答問題的面要廣,問題的難度要適宜,要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讓學生有敢于提問題的動力,這樣就培養了學生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三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的習慣。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既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形式。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向學生提出整理的內容和要求,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讓學生進行整理時,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現規律,獲取更新、更多的知識。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