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宏
【關鍵詞】 物理教學;教學后記;記錄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110—01
所謂教學后記,是教師在下課后評析和反省對該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學生反饋以及教后的感受,對教學設計及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它是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堅持寫好教學后記,分析教學得失,就能不斷總結經驗,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目的,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寫好教學后記。
一、記錄反思
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教師所理解或者領悟的新課程理念與其實際教學行為不一致的現象。通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程度,可以逐漸強化自己把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的自覺性,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
如,教學完“向心力”這一節課后,在教學后記中筆者反問自己:學生對向心力概念理解得如何?能不能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難理解的癥結到底在什么地方?預先設想的類比法能否有效突破難點?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改進教學等等。
二、記錄成功
記錄成功的目的是為以后教學提供參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如,教學完“分子動理論”時,教師一般對分子力、分子勢能、物體內能等概念分析得詳細而透徹,但沒注意到知識章節的微妙聯系。筆者考慮了這個問題,為此設計了單個思考題,讓學生回答。問題l: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轉化成了彈簧的彈性勢能還是內能?問題2: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時轉化成了彈性勢能和內能?問題3:彈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彈力到底是什么力?
三、記錄失敗
不管是多有經驗的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教學“敗筆”(如未做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步驟繁雜的解題過程,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研究,使這些內容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彌補和改進。
四、記錄靈感
再詳盡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然事件的觸發,教師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突如其來,稍縱即逝”,要及時通過教學后記去捕捉,使之成為教學經驗。
五、記錄難點
將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如知識難點、思維障礙、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償措施。同時也為再教時確定教學難點、揣測學生的學習心態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智慧的火花”。教師應當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見解,并虛心接受。這樣做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同時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為以后的教學補充新鮮的血液,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實踐證明:將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況進行反思,對教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反思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學情,以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學好物理。
六、記錄設計
教學反思的目的是為了以后教得更好,所以在教完每一節課后,應靜下心來思考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及學生反饋,考慮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怎么做,才能上得更好。這種再教設計也應記錄到教學后記中去。特別是要將教學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實事求是記錄下來,剖析利弊得失,這對進一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