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艷
【摘要】作文訓練的核心是思維訓練,思維訓練的關鍵是學會聯想、想象。養成勤于觀察和積累的良好習慣是作文創新的重要基礎;激發聯想、想象是基本手段;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是根本目標。此文針對學生作文創新思維訓練提出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積累能力的培養、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四個層面,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將創新思維引入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
【關鍵詞】創新思維 觀察能力 積累能力 想象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87-01
新語文課標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活動的開始,中學階段最能體現學生創新活動的教學就是作文教學。寫作是充滿創新性的心智活動,屬于精神產品[1]。因此,寫文章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最好訓練方式,將創新思維引入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作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觀察能力的培養
巴甫洛夫有句著名的座右銘:“觀察、觀察、再觀察。”觀察在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觀察是使學生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第一步[2]。實踐證明,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對學習好壞有直接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滿足求知欲望。學生對周圍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因勢利導,鼓勵他們細心觀察,適時引導,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觀察的興趣和習慣。
2.明確學生的觀察目的,掌握正確方法。生活實踐的范圍是廣泛的,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只注意到表面現象,缺乏深入的觀察,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具體事物的時候,必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方法。教師要提醒學生應該看什么,而不應該急于看什么,注意觀察的先后順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要求他們觀察的對象上。
3.培養學生在觀察中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如果學生只是走馬觀花,隨便地攝取一些現象,結果一無所獲,這種觀察,對觀察能力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毫無益處。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具體事物的范圍和對象,更要讓學生認真地思考,這些對象之間有何異同,讓他們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和理解。
如果能讓學生真正認識觀察與作文的關系,明確觀察的對象范圍,較好地掌握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品質,重視思維、分析、想象和表達能力的同步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得到明顯提高。
二、積累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的閱讀面越廣,積累的知識就越多,創造性思維就越活躍,創造能力也就越強。學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他們能夠準確和全面地了解客觀世界的前提。因此,拓寬閱讀面、優化知識積累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1.掌握課本知識,開闊閱讀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廣闊的領域。例如,在教學《過秦論》、《報任安書》時,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同時,再讓他們課外閱讀《史記》中相關的人物和事件。雖然這些可能暫時與當前的學習沒有直接作用,但它卻為日后創新思維構建廣闊的知識儲備,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2.開展語文大閱讀課。利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好讀書卡片,寫好讀書筆記,并利用課前時間進行信息交流。
3.充分合理使用學習園地。學習園地重點粘貼本班學生的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先進人物的事跡、熱點話題等。讓學生在學習園地中得到肯定、得到大海匯涓流般的積累。
雖然學生的人生閱歷較淺,但是只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積累,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融會新舊知識,他們的積累能力就得到培養。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方法,優化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學生的思維背景。
三、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文學的翅膀,寫作常借助想象來拓展思路、抒發情感、塑造形象、創造意境,可以說文章的選材、立意、結構、表達都離不開想象的參與[3]。如果寫作中充分發揮想象力,有利于拓展思維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開展一些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針對性訓練:
1.豐富學生的知識。人的想象不能憑空產生,它需要借助知識形成記憶表象。有了豐富的知識和記憶表象,才能產生豐富的想象。教師在應與時俱進,結合時事政治等當前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人世百態。也可以帶領學生走近自然,全身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草木蟲魚鳥獸等,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有利條件。
2.重視看圖作文。這也是訓練想象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搜集一些圖片、漫畫,針對畫面寓意進行評論,或就意境進行想象。幻想是創造性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青年學生富于想象,常在想象中構筑自己的理想世界,只要教師稍加指點,他們便能寫出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作品。
3.分享知識,共享進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將積累的精辟知識和好點子與同學分享。這是一個頭腦風暴的過程,知識大爆炸的過程,必能達到互通有無,相互促進,共同取得倍增的進步的效果。這樣能使他們的思維更流暢更靈活,從而產生新穎別致的構思和見解。
想象具有極其廣闊的活動空間。“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想象的光芒無處不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從而創造出一個廣闊而嶄新的世界。
四、發散思維能力培養
教學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對科學原理學懂、學會,即不僅要教會學生,而且還要讓他們掌握方法,讓他們發散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綜合運用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吉爾福特也曾說過:“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同樣,寫作時只有一個視角,往往會人云亦云,缺乏創意,無法獲得作文的成功。例如,面對秋之楓葉,杜牧感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白居易低吟:“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張生悲訴:“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是離人眼中血”;而毛澤東則高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同樣是面對楓葉,有歡悅,有黯然,有憂傷、有豪邁,也就是說習慣定勢是可以打破的,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是可以避免的。如以《雪》為題,運用發散思維,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三個以上的主題。顏色:白—潔白無暇,一塵不染,品質高尚,贊美雪溫暖大地,滋潤萬物的奉獻精神;屬性:冰冷—冷酷無情,雪壓冰封,千山枯寂,萬木蕭條;作用:覆蓋大地—掩飾骯臟,虛偽懦弱,以潔白外衣掩飾世間污穢。
五、小結
創新作文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學會聯想、想象,最終學會創造思維,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好像一棵樹,觀察積累是根基,聯想、想象是枝葉,只有深深扎入社會、生活的土壤,汲取豐富養料才能枝葉茂盛,才能茁壯成長,開出創造之花,結出智慧之果。
參考文獻:
[1]翁小兵.中學作文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楊曉麗.試論中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08.
[3]劉鴻雁.初中作文教學與創新思維[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