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蔣彪
摘 要:育人先育德,德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點,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德育除了在德育課上進行外,還可以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也能進行。在普通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巧妙滲透德育,能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的同時,德育素質也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關鍵詞:生物教學;德育;滲透
“90后”的學生在長輩的寵愛和贊美中長大,宅在斗室之中,迷于網絡之中,難以與大自然親近,缺少真實的生活體驗,不少學生個性強、認死理,對常規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同度不高。要讓他們認同一種理念,認可一種思想,需要巧抓機遇,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德育滲透的好機會,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好這些內容,巧妙地進行德育。
一、在“細胞分子組成”部分滲透合作精神教育
現在的學生獨立意識比較強,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差,甚至到了高中也沒有合作的精神和意識。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中,在學習完組成細胞的分子時,可以重點強調分子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眾多分子有條不紊組成了一個整體,高效有序、共同完成了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就如同我們的一個寢室、一個班級、一個學校,各成員都不是孤立的,應相互協作,在合作中尋求快樂,在合作中達到成功,在合作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二、在“細胞結構”部分滲透愛國主義精神教育
“90后”的學生從小生長在商品經濟發達的太平盛世,沒有民族危機感,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比較淡薄,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在必修一第三章中,學習完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之后,強調細胞各部分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核質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只有保持細胞結構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的多民族國家,只有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各民族齊心合力,才能把我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只有保證國土的完整性,中華各民族才有希望,任何分裂國土的思想都是錯誤的,也是必敗的,更是不會得逞的。這樣微小的穿插,既調節了緊張的課堂氣氛,緩解了學生的疲勞,又能為愛國主義教育添磚加瓦。
三、在“光合作用”部分滲透綠葉的奉獻精神
“90后”的學生從小生活在物質條件比較優厚的環境中,對于長輩和社會的關愛接受得心安理得,一提到感恩往往很不耐煩地嘆息“又來了”。在必修一第五章中,在學習了光合作用的過程后,可以進行點撥:歷經這么復雜的程序后葉綠體終于合成了有機物,但綠葉光合作用的產物自己用得很少,大部分輸送給花、果實、種子、根和莖,不求回報,無怨無悔,這是一種奉獻。這種奉獻同樣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間、妻子和丈夫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存在于班級的個人和整體之間。點撥之后,學生相互討論,氣氛熱烈,踴躍發言,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愛,感恩無需說教,教育于無聲之中。通過討論,大家還能一致感受到,社會需要綠葉,和諧鑄就美德,奉獻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四、在“基因在染色體上”部分滲透人格品位教育
在必修二第二章中,在重點介紹薩頓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卻不能像孟德爾那樣通過實驗驗證這個假說時,插入一段介紹:有一位科學家摩爾根,他曾經不相信孟德爾的遺傳理論,對薩頓的假說更持懷疑態度。但是,面對孟德爾和薩頓在科學界的影響力他沒有嫉妒,更沒有進行人身攻擊,而是潛心做實驗進行研究。終于用果蠅作材料做了一個能說明問題的實驗,在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后,嘗試著用薩頓的假說進行解釋,并設計測交實驗加以驗證,最后證實了薩頓的假說的正確性,并把假說上升為結論。因為他親自用了假說演繹法,很有說服力,從此成了孟德爾的堅定支持者。這是一種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位。了解了摩爾根的這一研究背景,不僅能增強知識本身對學生學習的吸引力,同時也對提高中學生的人格品位素養起到一次巧妙的、有效的促進作用。
五、在“生物進化”部分滲透競爭意識教育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沒有生活壓力,家人對他們的要求就是把成績搞好。所以,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正明確學習的目的,總覺得是在為別人學習,學得被動,學得乏力,缺乏應有的競爭意識。
生物進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這是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培養的好機會。老師可以向學生闡明選擇不僅僅存在于自然界,還存在于人類社會。如大家經歷過的中考就是一次選擇,大家親眼看到部分同學在競爭中被淘汰,不能接受高中教育,更談不上高等教育,沒有一技之長,有的甚至流落為無業游民,成為父母和社會的負擔。對于我們在讀高中生來說,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冬不怕嚴寒,夏不怕酷暑,通過平時的刻苦磨煉,積蓄能量,以便在將來的高考中經受住考驗,走上社會后,更要勇于競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適應環境,成為社會的棟梁、時代的弄潮兒,實現自己作為人的社會價值。而不是枕著父母留下的金山銀山,過著毫無追求的生活。師生還可共同分析大自然的競爭是美麗的競爭,沒有陰謀,不靠父母,不開后門,完全憑自己的實力,有著絕對的公平。
六、在胚胎工程部分滲透珍愛生命教育
在胚胎工程部分學習了復雜的受精過程,精子穿越層層關卡,化作雄原核與卵細胞中的雌原核融合,實現靈魂與物質的結合,才會誕生一個新生命。生命不是來自偶然,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要感謝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讓我們真實地觸摸這美好的一切。
七、在生態環境部分滲透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在生物多樣性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上網查閱當地珍貴稀有的物種,當地特有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對當地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的重大貢獻,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鹽城市地處蘇北大平原,有遼闊的灘涂,素有東方濕地的美譽,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和麋鹿,還有文蛤、沙蚓(海葵)、大蟶等海內外影響日益擴大的特色海鮮。通過向學生介紹這些特有的物種和特產,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引領學生認識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感受大自然的美,進而懂得享受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高中生物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懂得一些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用生物學知識指導自己解決好成長中的一些問題,為身體心理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可借鑒的事實,了解自然,借鑒自然,懂得人在自然卻又高于自然。
高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不是每一位學生都發展得很順利,有的學生聽不進逆耳的忠言,對父母老師的種種規勸懷有逆反心理和行為,動不動就與父母、老師頂撞,甚至離家出走。利用生物教學的特殊氛圍,完成一些特殊道理的滲透,讓他們在不反感的狀態下認同一些看法,在潛移默化中愉快地接受,輕松完成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只要老師留心細節,注意營造情境,生物課堂定能為高中德育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李志榮.淺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赤子:中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