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昂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以快速發展,但在教學觀念上,部分學校缺乏對中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深刻認識,其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沿襲本科院校以學問為導向的課程模式,與行業對人才的需要出現嚴重脫節,培養的學生不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其課程體系還存在著問題。因此,正確認識中職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實踐導向的課程模式,是當前中職院校教學改革必須十分重視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145-01
一、實踐導向課程模式的內涵
在課程論中,根據以理論為中心還是以實踐為中心,可以把課程分為兩種基本的模式,即學問導向模式和實踐導向模式。這里所說的“學問導向”和“實踐導向”,不僅僅意味著課程中要包含更多的理論知識還是實踐知識,而是說整個課程框架應當以“學問”為主線,還是應當以“實踐”為主線,這就是“導向”一詞的內涵。課程的哪些方面體現出“學問導向”,或是“實踐導向”呢?至少應當體現在下面六個方面:1.以學科分類還是以工作任務劃分為依據來確定課程門類;2.課程結構展開的起點是理論知識為認識過程,還是實踐知識為認識過程;3.課程內容以普通文化知識、理論知識為主體還是以實踐知識為主體;4.以知識本身的邏輯為中心還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組織課程內容;5.以認識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為學生學習課程的主要方式;6.以書面形式還是產品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在這六個問題上的不同選擇,便形成了“學問導向”和“實踐導向”兩種完全不同的基本課程模式,而這種不同的選擇,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標所決定的。在不同類型的教育中,由于課程目標不同,因此理論知識與過程在課程中不可能處于同等地位,而必須有所側重。而這也正是教育多樣性和差異性的體現。不同的課程模式必須在這種競爭中做出選擇,選擇的結果就形成了兩種基本的、完全不同的課程模式,即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學問導向模式和以實踐過程為中心的實踐導向模式。
二、中職教育建立實踐導向課程模式的意義
我們知道,普通本科院校與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有培養“學術性”人才和“實用性”的區別,因而其課程體系也會有所不同。以我校中職旅游專業為例,我們通過對職業崗位的分析,進行了教學改革,在課程體系上選擇實踐為中心的實踐導向課程模式。因為實踐導向課程模式是以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適應行業和社會對應用人才規格多變的需求的。又因為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的目標是形成勞動者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技術實踐能力,要“會做”。他們畢業后大多要到旅游企業從事一線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和旅游服務技能,即要學會在旅游企業中如何做,其知識能力要求學生本身要具備較強的旅行社或酒店的經營管理、組織、協調能力和相應的市場開拓、營銷和公關能力等。這一切對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將這個專業課程改革具體目標明確為:突出旅游管理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職業崗位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旅游行業的職業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A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以綜合開發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宗旨;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實現“雙證書”(在學生畢業的同時還要取得國家導游員,酒店從業人員資格證等)制度。
三、實踐導向課程模式的構建和應用
1.對本土旅游企業進行市場調研,明確了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要達到的目標。
2.根據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要求,合理配置課程。在改革中,將課程總目分為三類:公共課、專業理論謀和專業實踐課。公共課,包括高等普通基礎教育,如哲學、法律、計算機、大學語文等人文教育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含選修和輔修),包括專業理論和為專業理論學習奠定基礎的相關理論課程,如酒店管理、旅游資源、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與法規;專業外語課程(英語、日語、韓語等)等。而技能訓練課程(含選修和輔修),包括校內技能基礎素質訓練和在生產一線頂崗實訓課程,如模擬導游、客房服務實訓、飯店餐飲服務實訓等課程,語言實踐訓練。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約為1:1:1.27。專業教學是一種以橫向為主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其核心是職業崗位技能,以培養學生扎實的職業技能。
3.根據旅游人才培養需要,深層次全方位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旅游專業的教學方法是要與其專業特點相對應的,在這方面我們有如下的探索和實踐:理論教學采用“研究式教學方式”和“多形式互動交流教學模式”。課堂上鼓勵教師以新的教學模式代替傳統、注入式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式、討論式、活動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對旅游業的某些問題以研究的角度討論,引導學生以積極思維代替被動接受,激發學生專業興趣,樹立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實際應用能力,配合課內實踐法,對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諸如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等,以實習基地為現場課堂,從傳統的理論傳授過渡到了現場互動教學。大力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學生大量參與旅游業市場調查、旅游服務志愿者、兼職導游、旅游專業知識競賽、酒店服務技能大賽、講演比賽、本地旅游推銷周等實踐活動。建立了操作性極強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每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都有與之配套的過程管理機制,保證了這一實踐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