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合作學習是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理念之一,合作學習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建良好合作氛圍。讓學生在質疑中求索、在爭辯中明理、在合作中進步。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形成教與學互動的最佳境界。
關鍵詞:合作學習;合理分組;實施方式;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是一種主體性教學組織形式,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我縣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如何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正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我也抱著滿腔熱情對此進行了一些嘗試。以任務型教學方法為主,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完成共同的任務,進行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一、合理分組是合作式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小組成員共同為本組取名制訂組規、組訓、組徽,各小組分設組長、發言人、紀律監督員、衛生監督員、聯絡員、記錄員,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職位,這樣就會使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覺得建設好小隊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會感到大家是平等的,這對于那些所謂的差等生尤為重要。
二、營造合作環境,學會合作學習
新課程強調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學習熱情被激發。同時也要讓合作學習有序展開、明確分工。學生老師要共同營造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合作氛圍。讓學生在質疑中探索、在討論中明理、在合作中進步。
三、明確合作任務,給足活動時間
新課程提倡任務型教學,這就需要通過合作來完成。用簡明準確的語言提出任務,讓學生清楚了解合作的目的,給足學生合作的時間,合作時既要注重合作,也要注重個體的獨立思考,使每個學生都有交流和表現的機會。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進步。進步就是成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了,合作才能進行,才有意義。
四、突出師生、生生互動,注意及時引導
教師是合作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合作時若發現個別學生不認真參與,要及時加以引導,也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投入度,確保合作學習順利開展,如果學生在交流中存在問題,要立即給予幫助,必要時要參與其中,對學生進行一些探究、發現等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發現,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
五、建立科學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追求基于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和個人進步基礎上的團體進步。因此,合作學習的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把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個人的評價相結合。過程和結果相結合,互相促進。
1.評價思想
活動中因學生英語基礎不同,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務的時間、討論的熱烈程度都能說明學習活動的質量。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及時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等方式,給予學生激勵和鼓舞,也會努力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這是發現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培養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有時在活動中也會開展自評和互評,這既使學生再次接受了教學內容的信息,也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了課堂。這不失為一種學生參與檢查評價的好方法。
2.評價方式
對于課堂評價更需要具體而直觀的體現和刺激,才有可能使小組合作學習長期地、更好地開展下去。所以,對于教學評價我制定了相應的量化管理制度。日、周、月、學期依次開展,環環相扣。
日量化,根據學生在課上、課下、作業等方面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賦分。好的加,壞的減,多鼓勵,少打擊。由每組記錄員記在班內統一制發的日量化表上。
周量化,每周由每組的記錄員算出本組各組員的一周總分,以及本周該組的分數進行評比。每組得分最多的學生,將被評為“學習積極分子”,獎勵一顆星。全班得分最多的學生,將被評為“學習之星”,獎勵三顆星,并為該組贏得五分,(累計到下一周)將照片張貼在班級光榮榜中。一周內一分未得的學生要接受相應的“懲罰”——為大家表演節目,或為大家服務一周。如果連續兩周最后一名,那組內每個人都要在班內作說明,分析原因。
月量化,每月的流動紅旗最多的小隊,將被評為“月最佳小隊獲一面榮譽紅旗,永久保存,該小組合影登光榮榜。
學期量化,每學期的榮譽紅旗最多的小組將被評為該學期“最棒小隊”,給該組每個人發獎,發獎狀,登光榮榜。每學期得星最多的學生,將被評為該學期的“最棒學生”,發獎,發獎狀,登光榮榜。
總之,“合作學習”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它正深刻地改變著教師“教”和學生的“學”。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課堂要努力實現從“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向“培養語言能力”轉變,小組合作學習顯得更加重要。合作學習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它是組織課堂的中心方法,課上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課堂環節時要精心安排,要把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除此以外還要抓準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目的地參加合作學習。同時,也要不斷探索合作的更好方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適合自身教學特點,學生特點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促學、在合作中比學、在合作中樂學,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交流和表達的機會,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習資料
[3]趙淑清.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教學與管理,1999(9)
[4]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
[5]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6]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